“夏普凈化器現在我們上架的比較少,前兩年凈化器剛興起的時候,夏普品牌非常受歡迎,消費者對外資品牌很認可,但由于這一品牌產品返修率比較高,這幾年質量和效果好的國產凈化器大規(guī)模上市,夏普、飛利浦等外資品牌凈化器銷量大幅下滑。凈化器產品主要靠口碑,如果消費者不認可,那么品牌就毫無意義。這幾年消費者也越來越理性。”蘇寧門店的一位店長告訴記者:“消費者普遍反映夏普產品的售后人員很難聯系上,產品配件和維修人員上門收費較高。”
“去年中國出臺空氣凈化器新國標,新國標在潔凈空氣量、累計凈化量、噪音指數能效等方面的標準比原來嚴格很多,很多研發(fā)能力不強的廠商不重視消費者或者直接移植海外其他國家的標準,不能生產出符合我國凈化標準的凈化器,所以被有關部門和機構屢次檢查出不合格。”產業(yè)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認為。
新國標正式實施后,凈化器市場出現分化,市場格局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外資品牌凈化器獨大的局面已被打破,國產品牌快速崛起搶占市場,部分國產品牌也開始收復失地。
2016年3月1日,空氣凈化器產品的新國標正式實施(GB/T 18801-2015《空氣凈化器》),以及2017年年初首個空氣凈化器中國環(huán)境標志標準,標志著我國對空氣凈化器產品的評價體系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新標準對消費者廣泛關注的技術參數提出了要求,對產品的適用面積、凈化壽命的計算都給出明確說明。
然而從記者在市場的調查情況來看,目前實體店銷售的大部分空氣凈化器產品標明是采用新國標生產,但對潔凈空氣量(CADR)、顆粒物的累積凈化量的標示較為模糊,部分知名的國產品牌對相關技術參數都有標示,但這些指標在大部分外資品牌的機器和說明書上卻很難看到。市場上仍然存在產品虛標、亂標等現象。
“新國標的實施,讓很多后起的國產凈化器品牌看到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以質量和口碑取勝,反而受到消費者青睞。而外資品牌更多在推新品時都標榜自己的產品遠高于現有的‘新國標’,在價格上保持高位,卻不實用,對PM2.5這些顆粒的凈化要求降低,難以接地氣,不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在目前的市場上,一批國產品牌正在快速崛起,而前幾年在市場上獨大的飛利浦、夏普等外資品牌凈化器卻被排擠到市場邊緣。”業(yè)內觀察人士如是說。
核心技術團隊大規(guī)模離職
在過去幾年,以夏普、飛利浦為代表的外資品牌,占據凈化器市場大半江山,而如今卻走下神壇。為何外資品牌開始由興轉衰?
外資企業(yè)本身的沒落成為其產品質量不能穩(wěn)定的主因。以夏普為例,近年來,夏普遭遇了大規(guī)模財務危機,深陷經營困境,最終未逃離被出售的命運。在夏普深陷泥潭之際,去年8月份,富士康宣布正式完成對夏普的收購,根據雙方簽署的協(xié)議,富士康出資約38億美元獲得夏普66%股權,鴻海集團副總裁戴正吳將出任夏普新CEO。
而在這一次收購后,富士康開始了對夏普的全面整合。去年夏普高層經歷了一次大震蕩,目前夏普業(yè)務完全由富士康方面的團隊接管。
“富士康進來以后,夏普的整個品牌團隊全部換人,高層也經歷了一次大換血,現在夏普的中國團隊很難聯系上。”一位夏普前管理層人士向記者透露。
梁振鵬透露:“夏普被富士康收購后,目前富士康正對其進行整合,這影響了夏普生產的穩(wěn)定。同時,其技術管理團隊不穩(wěn)定,此前夏普很多日方人員,因整合而被辭退或自行離職,夏普產品品質也受到影響。作為消費電子代工巨頭,富士康收購夏普是看中其黑電生產能力和資源,未來富士康將主導夏普重點發(fā)力液晶電子和液晶電視,其對白電并不重視。”
“夏普應盡快重視國家標準,同時加大研發(fā)力度。此前夏普處于風雨飄搖之中,整體陷入財務困境,公司整體被出售,很多財務和技術人員大規(guī)模離職,產品質量嚴重不穩(wěn)定,對夏普的品牌也造成很大的影響和沖擊。夏普空氣凈化器賣得很暴利,如果夏普不加快研發(fā),生產出符合中國標準的凈化器,其將很快被市場拋棄。”業(yè)內人士認為。
證券日報 記者 賈 麗 共2頁 上一頁 [1] [2] 夏普空氣凈化器屢上抽檢黑榜 不合格率高達23.2% 凈化器市場井噴式發(fā)展 存在濫造概念價格虛高 近半數空氣凈化器存問題 新國標下行業(yè)面臨洗牌 空氣凈化器價格虛高 部分品牌降價60%后仍有利潤 進口空氣凈化器在華或水土不服 3M和怡口等品牌上黑榜 搜索更多: 凈化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