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2000多升從俄羅斯進口的不合格飲料被黑龍江綏芬河檢驗檢疫局銷毀。這些飲料被檢出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禁止添加劑——合成色素酸性紅。

遼寧省沈陽市一家超市的進口食品區(qū)。

近年來,食品安全成了困擾中國人的“心病”,很多消費者轉而信任和青睞“洋”食品。不過,屢屢曝光的進口食品安全問題表明,“洋”食品也不安全。事實上,進口食品安全在中國從來沒有“免檢牌”,而且會被監(jiān)管得更嚴。
不符合中國“國標”的,拿下!
上個月,國家質檢總局公布涉及158批次不合格食品和化妝品信息的名單,很多“洋食品”因為食品安全問題而被拒之國門之外。
名單顯示,巴西一家公司出口至中國的兩批次冷凍濃縮橙汁被檢出菌落總數超標,這些產品達145.8噸。日本“生活之門”10批次不同口味的飲料也因為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標簽不合格而被依法銷毀。俄羅斯的1批次、400千克愛斯基摩人牌“美味”奶油冰淇淋被檢出大腸菌群超標。來自美國的1批次歐洲果餡酸奶冰淇淋粉被檢出菌落總數超標。
另外,有26批次的不合格凍品被依法銷毀。其中包括3批次來自巴西的冷凍雞翅被檢出貨證不符,1批次的巴西冷凍雞翅根被檢出標簽不合格;來自荷蘭的凍帶骨豬肉貨證不符;來自智利的雞胸皮標簽不合格。
事實上,不僅是國家質檢總局多次針對進口食品公布過這樣的名單,各地近年來也不斷檢出不合格的進口食品。美國可口可樂公司飲料、馬來西亞糖果、澳大利亞殺菌乳等海外產品都曾登上中國質檢部門的質量“黑榜”,產品被退貨或者銷毀。
而國家質檢總局此前發(fā)布的《“十二五”進口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白皮書更顯示,“十二五”期間(2011年至2015年),中國相關部門共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12828批、6.8萬噸。這些食品來自109個國家和地區(qū),幾乎所有種類的進口食品均有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情況。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微生物污染、品質不合格、食品添加劑不合格和標簽不合格等。
“相比本土食品,跨境食品供應鏈更長更復雜,食品原料生產、成品加工、運輸儲存等各環(huán)節(jié)已超越了國界。”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總工陳穎研究員說,這些進口食品的生物種質、品質特征、食源性病源微生物分布等方面極具地域特征,加之國際貿易中的文化、宗教、政治等因素,給跨境食品質量安全保障帶來更嚴峻的挑戰(zhàn)。
進口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全查!
“進口食品在消費者中一直擁有較好的口碑。但是,進口食品也并不是安全的同義詞。” 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認為,應盡快出臺切實可行的監(jiān)管措施,督促向中國出口的海外食品公司遵守中國食品安全標準。
今年3月,中國政府發(fā)布的“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明確要求,要加快完善食品監(jiān)管制度,加強對進口食品的監(jiān)管。針對進出口食品行業(yè)中存在的一系列安全問題,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處長韓奕近日在一個論壇上表示,中國將用“治理”理念,建立起覆蓋“進口前、進口時、進口后”三個環(huán)節(jié)的進口食品安全治理制度體系。 共2頁 [1] [2] 下一頁 5年來上萬批進口食品被檢不合格 廈門進口食品化妝品超9成不合格 面臨退運銷毀 雞肋的順豐嘿店又改名 變高端進口食品便利店 菌落超標質量不過關 可口可樂等列入進口食品重點監(jiān)管名單 可口可樂列入進口食品重點監(jiān)管名單 搜索更多: 進口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