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汽車銷售的不斷上升,有關汽車消費領域的糾紛也是與日俱增。關于汽車安全的問題正越來越被更多的人所關注。消費者在購買汽車的時候,都會將汽車的安全性能作為一項重要的衡量指標來考慮。原因很簡單,就是希望車輛少出事故,多一份安全保障。然而,隨著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對比亞迪F3汽車安全氣囊存在問題的報道推出后,比亞迪安全氣囊“不保安全”的話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針對比亞迪F3安全氣囊是否存在問題的質疑,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公關部梁國生日前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稱,比亞迪F3安全氣囊經第三方權威鑒定為合格。
比亞迪公司如此簡單的答復引來了各方質疑。
四年數十起事故 比亞迪安全氣囊不保安全
9月11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欄目就比亞迪F3安全氣囊發(fā)生事故不彈出的問題予以披露。根據央視的報道,比亞迪F3車型在多起交通事故中,盡管車輛發(fā)生了較猛烈的碰撞,有的還導致了近乎“車毀人亡”的后果,但汽車上配備的安全氣囊并未自動打開,沒有起到 “安全保護”的作用。事發(fā)后,車主在數月里,一直與比亞迪公司及4S店進行協(xié)商解決,均遭到推諉或“強硬對待”。

打不開的安全氣囊
有媒體針對近年來比亞迪F3發(fā)生事故后安全氣囊未打開做過統(tǒng)計。比亞迪F3從2007年起至今,已有20多起“嚴重碰撞后安全氣囊不打開事故”的投訴。有的是車毀人亡,有的是車主重傷,有的僥幸大難不死。記者從網上一些論壇中也發(fā)現(xiàn),全國各地部分車主對比亞迪F3發(fā)生事故后安全氣囊不打開的質疑也是呼聲漸長。

打不開的安全氣囊
在一篇標題為《比亞迪汽車F3,心中永遠的痛!》的帖子上,發(fā)帖人甘肅慶陽市一位消費者詳細講述了自己的父親駕駛比亞迪F3撞上水泥墩,安全氣囊卻未彈出,造成父親受重傷的過程,并且還配上了受損變形的比亞迪F3轎車照片。

打不開的安全氣囊
比亞迪堅稱 氣囊經第三方權威鑒定為合格
對于央視披露的比亞迪F3發(fā)生事故后安全氣囊沒有打開的現(xiàn)象,比亞迪稱發(fā)生車禍時安全氣囊不能打開是因為當時撞擊的角度和力度不合適。而當記者問起,安全氣囊在什么條件下,撞擊達到多大力度,或者多少時速后才能打開時,比亞迪公司武漢大區(qū)督導陳育新這樣說道:“這個是一個內部東西,不方便說。”比亞迪也因此拒絕了部分發(fā)生事故車輛車主的賠償要求。
記者搜索發(fā)現(xiàn),發(fā)生事故安全氣囊打不開的現(xiàn)象在其他一些中低端或者高端車身上也有案例。然而像比亞迪F3這樣幾年之內連續(xù)出現(xiàn)20多起安全氣囊發(fā)生事故不打開的現(xiàn)象,還算是個例或者偶然嗎?對于甘肅慶陽發(fā)生的這起事故,比亞迪公司又是如何解釋的呢?
幾經周折,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公關部梁國生9月19日給了記者這樣的回復:“關于比亞迪F3車型發(fā)生的碰撞事故,比亞迪尊重每一位用戶,積極安排專人與用戶溝通、協(xié)調,并愿意給予一定的人道補償。經了解,甘肅慶陽市的這位F3車主的事情我們售后人員在事故后就積極跟進并進行妥善解決,給予了車主補償。同時,在事故中的F3車型的安全系統(tǒng)在當地交警部門給出了符合標準的報告,氣囊經第三方權威鑒定為合格,并出具了非產品品質問題的鑒定報告。”
10月10日,甘肅比亞迪慶陽市王強汽車銷售服務店張經理電話中告知本網記者,對于這起事故,她并不了解。至于目前有沒有對受害人進行有關賠償,她也不清楚。
而此前,這位張經理卻告訴有關媒體記者:“只是把受損的車修好了,并沒有進行任何賠償。”
面對公眾質疑 比亞迪仍然選擇回避或者沉默
比亞迪公司認為,比亞迪F3轎車發(fā)生車禍時安全氣囊不能打開,是因為當時撞擊力度不夠的說法可信度有多少呢?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張金換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認為,一般情況下車在完全正面或者向左和右各30度角范圍內,當汽車行駛的速度大概是每小時30公里的時候,如果發(fā)生碰撞,安全氣囊就應該打開。
據了解,汽車安全氣囊由4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傳感器、控制器、氣體發(fā)生器、安全氣囊。當汽車發(fā)生碰撞后由傳感器感受汽車碰撞的強度,然后將這個強度傳到控制器,由控制器判斷和分析這種強度是否應該點爆氣囊。如果需要,控制器就會向氣體發(fā)生器發(fā)出信號,把里面的炸藥點燃,然后產生的氣體就會充滿氣囊,使其打開。

安全氣囊系統(tǒng)結構
記者注意到,在央視曝光的一起案例中,車主駕駛的F3出現(xiàn)事故后,副駕駛的氣囊蓋都被震開了,氣囊卻沒有彈出。對此,張金換認為,這顯然屬于質量問題。
網上公開資料顯示,今年8月29日晚,有員工爆料比亞迪大規(guī)模裁員。9月11日,央視曝光了比亞迪F3車型安全氣囊失靈事件。記者發(fā)現(xiàn),此舉使得比亞迪A股暴跌。從8月29日至9月13日累計跌幅超過17%,市值揮發(fā)105億元。至此,在二級市場上買入且仍然持有比亞迪的所有股民,悉數套牢。
對此,眾多消費者質疑,為什么全國會出現(xiàn)安全氣囊無法打開的同類事故20多起?比亞迪公司下一步將對F3轎車采取哪些措施?對于消費者反映的問題,能否給予一個合理的解釋?
面對對于所有的質疑,比亞迪公司在給本網記者的回復中卻只有這樣一句話:“比亞迪作為一個民族車企,我們用心地為國人制造安全的汽車產品。我們希望每一位比亞迪車主在出行時,遵守交通法規(guī),安全、愉快用車。”
沒有國家標準 汽車安全氣囊檢測遭遇困局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安全氣囊沒有國家標準,甚至連行業(yè)標準也沒有,各汽車廠家使用安全氣囊的標準都是由廠家自己制定的。因此,目前國內即使是做汽車安全的專業(yè)檢測機構,也極少有人愿意接受個體送來的安全氣囊樣品質量委托檢測,因此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要想舉證安全氣囊不合格,難度非常大。
部分消費者認為,汽車行業(yè)競爭日益激烈,國產汽車品牌在做大做強的同時,更應該注重服務意識,履行應有的社會責任,發(fā)生問題后應該及時、準確地給公眾一個滿意的答復。這不僅是對消費者負責,更是對比亞迪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