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觀察  您所在的位置:紅商網(wǎng) >> 品牌觀察 >> 正文
中石化查天價酒“內鬼” 丑上加丑越抹越黑
投訴—爆料—內幕—線索—傳聞
http://www.74sbvg36.cn 2011-04-19 紅商網(wǎng) 評論 發(fā)布稿件

  4月13日“天價酒”事件被媒體曝光后,中石化廣東分公司曾經開過三個會,要求各部門追查泄密人,同時與外宣部門商量如何應對媒體。
    “天價酒水”的單子被曝光之后,中石化第一時間就承認了,不過卻否認是用于消費,而說是出售。但奇怪的是,哪都找不到中石化有賣拉菲、茅臺的地方?這不得不讓人繼續(xù)質疑--此乃狡辯,說難聽點,就是不想承認核心事實,試圖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作為一家國有壟斷企業(yè),而且是央企、石油巨頭,其內部的“三公”消費和政府機關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天價酒水單”曝光的那一天起,公眾第一反應就是,這必定是被中石化廣東公司消費了。至于是被哪位領導喝了,或者用于公務接待、集體消費,這就是需要深入調查和追問的了。

  但是,中石化的表現(xiàn)著實讓人失望。在輿論的持續(xù)壓力下,中石化一開始曾果斷對廣東公司負責人進行了所謂的問責,而且一再表示正進行內部調查。只可惜的是,事實遠不是那么回事,中石化并不打算公開事件的真相,除非萬不得已他們才會那樣。他們的做法卻是:以表面的高調問責,來掩蓋對外大肆公關;以所謂義正言辭的調查,來應付公眾輿論。但這起事件不可能就此平息,除非事件的角力方受到足夠的壓力,或者主動退讓。于是,他們又耍起了當權者慣用的手段--調查泄密者,意圖不擇手段地打擊報復,這豈是一家全民所有企業(yè)的作為?

  仔細想想,正是因為其所有資產都屬于全體國民,其任何消費、行政支出都是全民所有,他們才如此擔心丑聞會被曝光。所以,泄密者當然更不能被中石化所容忍。于是,對于天價酒水這個早已為公眾所不能容忍的丑聞,他們采取的辦法不是承認錯誤,堅決糾正,求得社會的原諒,而是又犯了一個內部調查泄密者的錯誤,這更是丑聞之上的再度丑聞。

  丑聞源于黑洞太多,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央企的屬性決定了他們不僅是國有企業(yè),更是肩負國家經濟命脈安全責任的中堅。因此,其任何一舉一動都應和公眾密切相關,其任何消費和開支都應該足夠透明。但是,我們看到的卻是,壟斷企業(yè)特別是像比較受關注的中石化、中石油高昂的行政成本。難道他們天然享有特權?顯然不是,這特權來自于其長期以來形成的壟斷地位。這樣的丑聞,看似只關乎壟斷企業(yè),其實作為國家權力的延伸,央企身上的任何問題,最終都將由政府的公信力來埋單。

  延伸閱讀:像保護深喉一樣保護中石化里的這個“內鬼”

  “天價酒”事件的神秘爆料人最近稱,“天價酒”事件被媒體曝光后,中石化廣東分公司最近連續(xù)開過三個會,一個是領導班子的會,二是所有處室干部會,三是外宣部門會。會議要求 各部門追查泄密人,到底是誰泄的密,懷疑肯定是“內鬼” ,一旦查出要嚴懲(中國新聞網(wǎng)4月17日)。

  “天價酒”事件自始至終均通過“內鬼”與網(wǎng)友周筱赟溝通后,再由周筱赟發(fā)帖披露,因此時至今日,“內鬼”是誰不僅為公眾所關注,也為中石化廣東分公司分外惱怒。關于這位“內鬼”的信息,周筱赟曾經公開表示,“有一個在中石化廣東石油分公司擔任領導職務的人,主動找到我,愿意充當"深喉",向我披露了"天價酒"事件的更多內幕。這次"天價酒"事件之所以曝光,是源于中石化內部政治斗爭”(《信息時報》4月16日)。由此可見,“內鬼”的形象盡管模糊,卻能大致確定范圍。在中石化廣東分公司領導班子的威懾下,這位“內鬼”的處境可能很危險。

  “內部政治斗爭”可以理解成為官場之間的爭斗。這種爭斗并不見得高尚,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在某種特定環(huán)境內,諸如官帽爭奪、利益侵占、特權攫取等并不高尚的斗爭,也能為反腐敗斗爭提供十分重要的線索。也即是說,盡管舉報者的動機并不完全出于正義,只要舉報內容屬實,也能為反腐敗斗爭打開一個希望的缺口。“天價酒”事件就是典型例證。向網(wǎng)友周筱赟提供購酒發(fā)票的“內鬼”,也許只是出于未能共享這批美酒的心理失衡,或者出于受到魯廣余排擠后的報復,甚至可能自己也曾經是腐敗集團的一員,但即便作為“污點證人”,這種提供反腐敗線索的積極性也應該受到保護。

  從能夠輕松掌握中石化廣東分公司那么多核心機密的能耐看,這位“內鬼”的確有很大可能系中石化廣東分公司的高層。果真如此,“天價酒”事件的揭發(fā)者無疑與水門事件中的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前副局長馬克·費爾特頗有相似之處。中石化廣東分公司這名“內鬼”通過網(wǎng)絡提供情報,無疑是出于自保。而當年費爾特向《華盛頓郵報》記者伍德沃德提供“猛料”,也做得十分機密。兩人見面大多會安排在凌晨2時,地點選在地下車庫,需要聯(lián)系時嚴格按約定的暗號,這同樣是出于自保。網(wǎng)絡爆料使中石化“天價酒”事件迅速成為社會熱點,而“深喉”的不斷爆料,幫助《華盛頓郵報》記者伍德沃德及其搭檔伯恩斯坦接連推出披露水門事件內幕的“爆炸性”報道,使這樁影響深遠的政治丑聞很快大白于天下。

  和中石化廣東分公司這名“內鬼”出于權力斗爭而舉報的動機相似,“深喉”馬克·費爾特2005年5月(這是水門事件后32年,費爾特時年已91歲)現(xiàn)身之后,費爾特的老上司、當時的FBI局長帕特里克·格雷同年6月也打破沉默。這位當年竭力維護下屬的局長對“深喉”的現(xiàn)身深表震驚,痛感自己“有眼無珠”。同時他表示,費爾特是因為無法當上FBI“大當家”才生出“玉石俱焚”之念。原來,費爾特也是因為當官未遂,方才一怒舉報。由此可見,馬克·費爾特也好,中石化廣東分公司這名“內鬼”也好,他們是不是正義的化身并不重要,但不得不高度肯定的是,正是這種勇敢的舉動,在客觀效果上明白無誤地指向了公共利益。

  “深喉”事件改變了美國的新聞報道,使很多秘密消息從此登上“大雅之堂”。同時,水門事件的揭露使人們堅定了另一個觀念,那就是總統(tǒng)也未必靠得住。同時,從“深喉”事件中,可以充分看出美國媒體對線人的保護。水門事件發(fā)生30多年后,如果不是費爾特自己站出來,人們始終不知道“深喉”的真實身份,因此最大程度保護了線人。但對照媒體對中石化廣東分公司這名“內鬼”的興趣,我們不無遺憾地發(fā)現(xiàn),在保護線人的自覺性方面,時下國內的媒體及其從業(yè)者,尚需更高層次的職業(yè)倫理和從業(yè)智慧。

  最近三起因網(wǎng)絡曝光的腐敗案件(除中石化廣東分公司“天價酒”事件外,還包括滄州農信社“最牛工資單”事件、“上海市盧灣區(qū)紅十字會高額餐飲費”事件),很可能都與“深喉”的貢獻有關。事實上,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勃興,越來越多的“深喉”已經成為反腐敗的重要角色。應該說,這是一種可喜的趨勢。但與這種趨勢相適應的,是媒體對線人發(fā)自肺腑的尊敬、對線人處境的理解和保護線人的積極努力。同時,一旦政府部門介入查處,也應該把對“深喉”的保護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唯有如此,才會有更多的“深喉”義無返顧地提供證據(jù)。

來源:新華網(wǎng)   責編:寄瑤

【鄭重聲明】此文不代表紅商網(wǎng)商報同意其說法或描述,本網(wǎng)站不轉載或自行采寫國務院公布的《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guī)定》中所定義之“有關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社會公共事務的報道、評論,以及有關社會突發(fā)事件的報道、評論”。作為零售商業(yè)門戶,紅商網(wǎng)商報僅提供零售相關產業(yè)領域的商業(yè)信息,以更好地服務于零售商業(yè)。來源非紅商網(wǎng)的,皆轉載自其它媒體。若有不妥之處,請聯(lián)系news#linkmall.cn或來源。
 相關閱讀
·是誰,讓中石化有錢“喝”上茅臺? 2011年04月19日
·中石化:“天價酒”+“天價酒店” 2011年04月18日
·中石化公款購“天價酒”追查內鬼意欲何為 2011年04月18日
·“拉菲”事件:妻子在中石化廣東領空餉? 2011年04月17日
搜索更多: 中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