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電商在線 王嶄
去年年底的京東經(jīng)營管理培訓會上,劉強東罕見震怒。
“如果你沒有反思價格,一味跟我抱怨流量,那你應該去反思,以后誰都別跟我提流量。不是流量少了,是你的價格不足以吸引人!”
“低價策略”曾是京東攻城拔寨,擊敗當當、蘇寧的重要武器,如今在互聯(lián)網(wǎng)進入“留”量時代后,劉強東再次強調(diào)起了“低價”。
劉強東發(fā)言的90天后,京東宣布升級“百億補貼”頻道,將百億補貼從曾經(jīng)大促時才出現(xiàn)的子頻道升級成為了常態(tài)化頻道,引發(fā)了一波商家和消費者的討論熱潮。
一位代運營商家向《電商在線》確認了這一消息,并發(fā)來了京東“百億補貼”全新流量玩法培訓會議回放。

會議上,京東官方表示,這次“百億補貼”覆蓋的不僅是自營業(yè)務(wù),還會涉及到POP商家(Platform Open Plan,也就是第三方賣家),大家同臺公開競價,價格對標拼多多、聚劃算等平臺,京東給出流量扶持和官方補貼,而商家入選的最核心因素,就是能否提供“低價”商品。
2019年6月,“百億補貼”橫空出世。為陷入瓶頸期的拼多多帶來了兩個季度的用戶快速增長,iPhone、茅臺等尖貨商品,我全都補貼你。平臺“撒幣”的價值也被市場充分認證,拼多多市值一路高漲。“百億補貼”逐漸成為電商平臺的標配,淘寶、美團、飛豬和餓了么等平臺也陸續(xù)推出過“百億補貼”頻道。

美團曾經(jīng)的“百億補貼”
現(xiàn)在才將“百億補貼”常態(tài)化,京東已經(jīng)趕了個晚集,但更像是京東不得不做的一個選擇:一方面,劉強東將低價視作京東“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基礎(chǔ)性武器”,京東準備繼續(xù)扛起低價大旗;另一方面,京東財報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京東的月活躍用戶分別為5.805億、5.808億和5.883億,用戶增長進入瓶頸。
這樣的情況下,“百億補貼”可能會是京東最好的選擇。但想在逐漸飽和的“百億補貼”賽道上跑出來并不容易,即使京東手握3C數(shù)碼品類和物流優(yōu)勢,花真金白銀補貼,能否重新樹立起平臺的低價心智,還是僅僅成為一個消費者短暫的薅羊毛渠道,現(xiàn)在還是一個未知數(shù)。
京東百億補貼,想要“快準狠”
這不是京東第一次做“百億補貼”。
2019年拼多多上線“百億補貼“后,京東其實就已經(jīng)推出了”百億補貼”,不過更多是作為子頻道出現(xiàn)在大促節(jié)點,這次則升級成了一個常態(tài)化頻道。
從代運營商家提供的視頻看來,京東這次下了頗大的決心。

“百億補貼”項目速度很快,2月20日和商家們開線上溝通會時,就表示2月24日—2月26日將開啟競價環(huán)節(jié),商家可以通過后臺進行提報,采用公開競價規(guī)則。3月1日,京東“百億補貼”就會在前端露出,3月初正式上線。
京東方面給予商家的流量也十分可觀,PPT上顯示會擁有“站內(nèi)流量入口+全域流量矩陣”的扶持,京東官方員工對此的解釋是APP內(nèi)會出現(xiàn)“百億補貼”一級入口,同時平臺內(nèi)的搜索推薦等都會對“百億補貼”商品有流量扶持。
競價則采用了全新的公開競價模式,一個商品一個商家,價格更低的商家中標入選“百億補貼”,基本每周進行競價池的調(diào)整,每個品類的競價時長不同,一般1—2天出結(jié)果,同時要求全網(wǎng)最低價。
京東方面的工作人員也直言價格會對標“拼多多、聚劃算等平臺”,平臺上線競價系統(tǒng)后,會給出一個商品價格的標準值,設(shè)置最高起拍價和庫存量,商家競價的價格需要低于起拍價,商品庫存需要高于規(guī)定庫存量。自營店鋪和POP店鋪也被拉到了同一個競爭位置,除了店鋪星級、好評率等標準,最為重要的就是“低價”。

在會議中,有商家問如果自營和POP店鋪競價相同,官方是否會有傾向性,京東的工作人員也表示:“這種情況可能會看庫存量,庫存量大的優(yōu)先,但是我們選擇商家最核心的因素,還是‘低價’。”
除了低價,京東還定下了買貴雙倍賠的規(guī)則,之前頻頻被吐槽的“滿99包郵”也發(fā)生了變化,“百億補貼”中的所有商品都需要包郵(除偏遠地區(qū)),而這一部分郵費也由商家承擔。
代運營商家向《電商在線》表示,京東也拿出了誠意,只要打上“百億補貼”的標簽,就會自動降低官方扣點(京東平臺對商家的抽成),有一部分商品還能拿官方補貼:“入選‘百億補貼’的POP商家扣點會自動降到0.6%,有些商品還會有京東官方給的補貼,商家的到手價是競標價加上官方補貼。”
快速上線,對標拼多多、聚劃算的“低價”,京東這次的“百億補貼”,稱得上“快準狠”,也體現(xiàn)出了京東對于流量的迫切需求:阿里在中國有著超過10億的年活躍消費者,拼多多也有著8.8億的年活躍消費者,而京東的年活躍消費者還在5.7億左右,2022年近三個季度的用戶增長也停滯不前。
在各大電商平臺紛紛觸達流量天花板之時,用戶數(shù)量略低的京東,其實還有著流量增長的空間。當京東和4年前的拼多多一樣進入用戶增長的瓶頸期時,通過已經(jīng)被證實能帶來流量的“百億補貼”突破瓶頸,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共2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