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福利群,內容便以福利和新品上新的折扣為主,用福利來吸引顧客,保持社群活躍度;愛好群,便要時常舉辦一些顧客共同愛好的活動,運營人員在群里的主要任務是維護好氛圍,讓顧客產生良好的交流。
組織社群活動:用活動刺激顧客參與和轉化。
瑞幸咖啡、老鄉(xiāng)雞、海底撈群每次做活動,響應和參與的人都很多,轉化率也相當高。這是因為他們的活動通常會采用“多形式+游戲化+讓利+針對性”的方式進行。
多形式是活動形式多樣,包括拼團、秒殺、折扣、助力、紅包、抽獎等等;游戲化是做活動時結合擲骰子、猜歌曲、看圖猜物、猜謎語、問題搶答等小游戲,讓活動更有參與感;讓利是用折扣、代金券、套餐、新品優(yōu)惠等方式刺激需求,帶來轉化;針對性是根據(jù)經營者群標簽和社群功能,設置不同的讓利活動,分發(fā)不同文案和海報刺激提高轉化率。
社群維護和管理:設置管理員讓群穩(wěn)定發(fā)展。
社群維護可以用雙群主制度,在群中設置兩個群主,一個人負責拉人、發(fā)布消息,一個人負責答疑和活躍氛圍。同時,也可以招聘一些活躍顧客擔任群管理員,共同管理群日常,當然要給對方給予一定的獎勵。
4.活動運營:讓顧客活躍起來
活動運營可以拆解為五個部分,目標、預算、形式、渠道、復盤。
目標是活動要達成的結果,一般活動目標有5種,品牌曝光、流量獲取、活躍粉絲、刺激轉化、客情維護和口碑宣傳。渠道是承擔目標用戶和信息可觸達的地方,譬如公眾號承擔著品牌的忠實用戶,可觸達的信息便是新品推薦、折扣信息等。
形式是活動該以什么方式來舉辦,是PK類、游戲類、促銷類、還是社交參與類等等。預算是用于活動資金是多少;復盤,對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歸納和綜合,從中抽取可復制的方法。
這五個要素,彼此相互影響和作用。
根據(jù)目標,確定活動渠道。目標是口碑宣傳,小紅書是首選;目標是品牌曝光,抖音和微博是最佳的陣地;目標是刺激轉化,線下店、公眾號、社群和企業(yè)微信比其他渠道離轉化最近。
根據(jù)渠道,確定活動形式。渠道如果是私域,形式只能套餐+游戲化+福利+節(jié)假日;渠道是抖音等平臺,活動形式便可以是短視頻或是直播。
根據(jù)預算多少,確定活動大小。預算足,便可以和大V、平臺聯(lián)名舉辦活動,造大聲勢;預算少,可以找本地號、本地大V幫助曝光。
復盤活動,提煉方法。餐飲經營者做完活動后,一定要復盤,對經驗進行提煉,寫入文檔,將其變成方法,供下次活動參考。
5.裂變運營:讓老顧客帶來更多新顧客
裂變運營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口碑裂變,另一種是社交裂變。
口碑裂變是顧客主動推薦。超預期的服務,讓海底撈不用打廣告,也被眾人推薦;超預期的產品包裝,讓瑞幸的椰云咖啡成為銷量王。品牌運營若想實現(xiàn)超預期,可以在不同環(huán)節(jié)給顧客不經意間的“好處”。譬如顧客購買產品時,突然給予一定的優(yōu)惠劵;顧客點外賣時,可以不經意間放點小飲料和小水果等。
社交裂變是微信社交鏈條為基礎產生的裂變。餐飲經營者想做好社交裂變,有兩個前提:有一批活躍種子顧客,且這些顧客是品牌的忠實粉絲,他們有一定影響力,還很愛分享。有種子顧客才有裂變的可能,只有忠實和愛分享的粉絲才會傳播,有影響力才能感染更多人,形成雪球效益。
04
餐飲人必備的四種運營思維
學會了五種運營方式后,餐飲經營者還要掌握四種思維,才能將運營工作應用到日常工作中,它們分別是:流程化思維、精細化思維、杠桿化思維、生態(tài)化思維。

1.流程化思維:細化流程,從流程中找答案、找思路
先有流程,后有方案。所謂流程化思維,便是事先將運營過程的所有流程和環(huán)節(jié)梳理出來,再從流程中尋求解決方案。
梳理流程,找思路。當我們搭建某個系統(tǒng)沒有思路時,便可以通過將目標流程化,用流程化的思維方式,幫助我們思考。
譬如要搭建一個私系統(tǒng)域,可以將整個流程梳理出來:引流、留存、激活、變現(xiàn)和自傳播。梳理完流程,再將各環(huán)節(jié)的方法梳理出來。

2.精細化思維:將大問題細分成一個個可執(zhí)行的小動作
精細化思維,是指將大問題拆解成無數(shù)個可執(zhí)行的小細節(jié),讓運營人員對工作更有掌控感,執(zhí)行也方便。
譬如社群運營的拆分,首先就要梳理社群運營全流程的SOP,包括群定位、內容規(guī)劃和人員管理。
其次,再針對其中的環(huán)節(jié)細分,人員管理細分為核心顧客、群托、普通會員、強IP;內容輸出細分為內容輸出、產品輸出、價值觀輸出、互動內容等等。
再次,是對每日、每周和每月工作的詳細梳理和安排。譬如設置好社群運營人員定時要發(fā)什么內容、怎么互動以及這樣做的原因等。

3.杠桿化思維:找到核心支點,撬動更多流量、利潤和資源
所謂的杠桿思維是用核心點去撬動更多的事情和成果。如社群運營,先服務好種子顧客,給他們創(chuàng)造超出預期的服務和體驗,再撬動他們進行品牌和產品的宣傳。
緊跟核心指標。譬如餐廳翻臺率下降,那翻臺率便是核心支點,可用聚焦戰(zhàn)略+減法策略+降本增效的方法撬動這個支點;譬如餐廳鮮少產生復購,那提升復購率便是核心支點,餐廳可用私域+品牌+會員制的方法來撬動該支點。
緊跟市場變化。市場流量困乏,為穩(wěn)定生意,我們便可以此為“私域”的核心支點,將各渠道的顧客引入“池子”中,進行精細化的運營。
緊跟用戶需求。疫情之后,顧客需求發(fā)生了一系列的改變,如喜歡不接觸的飲食環(huán)境、性價比高的產品和服務等等,餐飲經營者可以此為核心支點去撬動顧客的購買欲。
4.生態(tài)化思維:自建生態(tài),自動運轉,告別親力親為
所謂生態(tài)化思維,就是搭建一個生態(tài)讓系統(tǒng)自動運轉,即使遇見問題也可以自動調節(jié),告別親力親為。
生態(tài)化思維,會倒逼餐飲經營者不斷思考品牌該如何裝上輪子變成馬車,在外力的驅動下持續(xù)跑下去。當然,這很費腦力,也是是個費時的過程,可一旦成功,收益無限。
來源:紅餐網 鄒通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餐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