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市場受限,主要面臨這些問題
根據(jù)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奶茶店數(shù)量排名前20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
而北方特別是東北,整體還處于初級階段。

圖片來自 《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
結合采訪以及歷史溯源,我發(fā)現(xiàn)東北茶飲市場的受限體現(xiàn)在這幾方面:
飲食習慣的差異
“太甜”、“太膩”——這是接受采訪的東北朋友眼中,新茶飲的最大缺點。
另外,新茶飲的茶葉、珍珠、芋圓、仙草等原料,在東北也缺乏認知。以茶為例,在東北,茶水一般只起到“讓白開水多點味道”的作用,東北人并沒有日常品茶的習慣。
運輸成本的壓力
在東北,稱霸東北街頭的“社會果”凍梨,近兩年火得出圈,讓無數(shù)南方朋友難逃“真香定律”。
凍梨不是一種品種,而是一種處理形式,用室外低溫反復“上凍”來保存水果。在東北,特別是農(nóng)村,還有各式各樣的凍菜。而這和冬天高昂的運輸成本有著直接的關系。
受冰雪天氣的影響,冬季東北運輸成本非常高,特別對于新茶飲各種原料來說,運輸和折損都是硬成本。
更明顯的淡旺季
夏季是茶飲店的旺季。而東北冬夏兩季的巨大溫差,讓淡旺季更加明顯。
在東北開店的楊陽表示,他的店冬天生意基本砍半甚至更多。“東北冬天聚餐聚會都會減少,這一場景的單量直線砍半。”
而在東北生活的其妙講了一個細節(jié):在東北,冬天沒有“手捧熱奶茶取暖”這個場景,因為室外溫極低,熱飲捧在手里會有“凍手背”問題,反而嚴重妨礙插兜取暖。
人口、收入、消費習慣都沒有優(yōu)勢
一個地方新茶飲發(fā)展好不好,要看年輕人數(shù)量和收入水平,而東北在這兩方面都不占優(yōu)勢。
一位在廣州上班的東北朋友和我討論了一個奇怪現(xiàn)象:他在廣州工作時,基本能保證一周點個兩三次奶茶,然而回到了東北,奶茶癮就會突然被戒掉。
他把這歸結于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在他看來,喝奶茶這件事,環(huán)境影響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口味,最后才是收入。
換句話說,東北茶飲市場的發(fā)展,取決于東北人茶飲消費習慣。
新茶飲如何打動東北消費者?
進入東北市場,茶飲店如何打動消費者,培養(yǎng)他們的消費習慣?
采訪中,多個消費者都提到了滬上阿姨,目前滬上阿姨已經(jīng)在東北開出了170多家店,“是東北年輕人認知比較高的一個品牌”。
為此,我采訪了滬上阿姨的招商拓展總監(jiān)雷沖。
1、選址:商場店占7成,街邊開大店
目前滬上阿姨在東北的店,商場店占7成左右,主要就是因為商場有暖氣,不會受嚴寒天氣影響 ,聚集人流,大大減少天氣對銷量的影響。
而剩余3成的街邊店,也開在商業(yè)步行街、大學、高中附近等年輕人密集的點位。在街邊店上的布局中,滬上阿姨選擇開50平~100平左右的大店,并且提供座位,目的就是把人留下來。
如果是街邊檔口點,就意味著消費者有可能要在零下30°C的室外等待,這會極大降低購買欲望。
2、產(chǎn)品:不一定要賣熱飲,水果更有價值感
行業(yè)常有一個誤區(qū):東北熱飲更暢銷。
但實際上,東北冷飲更有市場。這點可以參考一下雪糕的銷售,冬天在暖氣片旁穿著大褲衩子吃雪糕,是東北人特有的“凡爾賽貓冬”。
并且東北水果茶的銷售也不差,“在東北,我們的芝士葡萄奶蓋、楊枝甘露都有很高的銷售量。”雷沖說道。
3、營運:在大城市開直營,建培訓中心
在東北開茶飲店,要對運營、供應鏈進行體系化的投入。
去年,滬上阿姨在沈陽開了一家直營店,目的就是“立標桿”,為加盟門店建立標準。
另外,滬上阿姨今年還打算在沈陽建設培訓中心,未來東北茶飲市場的發(fā)展與升級對員工、加盟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果都需要去上海培訓,會增加員工和加盟商的時間成本、交通成本,而在本地建立培訓中心能將營運前置。”
結語
小鎮(zhèn)青年有對美好生活的強烈訴求,東北青年也有。
下沉市場有新茶飲的星辰大海,東北市場也有。
如果品牌能沉下心了解當?shù)叵M者的真實需求,提供適合他們的產(chǎn)品與服務,東北也許是茶飲的下一片藍海。
注: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來源:咖門 金語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茶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