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點了一個雞汁面、一個云吞、一個可頌才25.9元,性價比可以說很高了。
由于蘇寧是背后老大,所以結賬的時候也可以用蘇寧卡結賬,不過需要驗證碼、卡號等等一系列的“慢操作”,我此刻心里只想說:“大姐,我還端著面和云吞,再等一會黃花菜都涼了。”
其實這也說明家樂福整體的結賬思維還存留在賣場階段,整體都比較潦草,不過客單這么低的情況下,還是比較吸引人的。
4、今年開100家店,每家店員工控制在11-35人之間
結完賬,我問了一下店員,餐廳有多少員工,店員叫出來一位“管事的”林總,他給出了非常精確的數(shù)據(jù):一般來說根據(jù)規(guī)模控制,11-35個人。
也就是說,接下來準備今年開的100家餐廳,根據(jù)面積有大有小,最少的只需要11個員工。
除了開店數(shù)量,官宣也明確表示,“生熟聯(lián)動、引流聚客”是自營餐廳的邏輯,將基于門店現(xiàn)有硬件是否符合餐飲標準、可使用面積、門店現(xiàn)有銷售規(guī)模等條件。
聊完我剛準備入座,就看到圓桌上分別有3份沒有收拾的餐品,我這職業(yè)病一下就犯了,開始搜尋店內收餐車的影子,可惜并沒找到,顧客體驗減分!可能是員工崗位分配還不夠明確。
而且全餐廳我沒有看到可外帶的字眼,找了一圈,確實沒發(fā)現(xiàn)可以外帶的餐盒或者袋子!朋友們,在超市做餐飲沒有外帶,這少賺多少錢啊……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價格不明!
產品的價格都打在顧客頭頂?shù)囊壕辽,顧客除非后退幾步不然根本看不見,第一反應都是問廚師,這就導致廚師很忙碌,體驗感減分!
采用“宜家模式”,家樂福餐廳的路子能否跑的通?
說實話,蘇寧家樂福說要開100家絕對不是吹牛,人家有這個實力有這個資本,100家不是問題,但是問題是,這個模式的餐廳能否跑通!
消息一出來的時候,很多人的直覺是“宜家模式”,但是其實二者卻完全不一樣,我們從選址和客群2個方面去分析。
1、宜家形成“消費閉環(huán)”,比家樂福更占優(yōu)勢!
因為宜家的體量特別大,基本上都是整棟樓的呈現(xiàn)形式,所以多數(shù)選擇郊區(qū),這就產生了2個問題:
。1)顧客來回時間長,逛宜家至少需要一天的時間,需要中途用餐,所以宜家的餐飲給商業(yè)模式形成完美閉環(huán)。
(2)郊區(qū)餐飲選擇比較少,顧客沒得吃,宜家的餐廳品質也還不錯,所以基本都會選擇在宜家用餐。
而家樂福完全不同,選址問題對它來講雖然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但是也恰恰帶給它很多問題:
。1)路程近,去超市包括路程也就一個半小時-兩小時,用餐不是剛需,留住顧客有難度,沒有宜家那樣的先天條件。
。2)城區(qū)餐飲競爭壓力大,沒有好產品很難把顧客留在超市。
。3)人們去超市更多場景是買菜回家做飯,這就又減少了顧客在家樂福用餐的需求。
2、家樂福客群“頻率高客群窄”,更考驗產品!
除了選址的因素,兩者抓的客群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家樂福主要抓周邊3公里,顧客的消費頻次很高,而宜家的顧客消費頻次雖然很低,但是輻射的范圍卻很大,兩者模式不同。
但是家樂福雖然消費頻次高,同時也更考驗餐廳的模式和產品了,顯然在這些方面,MR.福還有待打磨!
職業(yè)餐飲網(wǎng)小結:
疫情壓迫之下,各個業(yè)態(tài)都在尋找自己新的盈利增長點,尤其是想來餐飲領域分得一杯羹!
因為人們逐漸發(fā)現(xiàn)餐飲成為線下留客、吸客的絕佳“幫手”,所以蘇寧家樂福才要今年鋪下去100家MR.福餐廳。
不過餐飲行業(yè)從始至終都是公平競爭的,顧客會用腳投票,拿不出創(chuàng)新模式或者好的產品,就抓不住顧客的心!
怎么樣,家樂福的餐廳,你看好么?
。▉碓矗郝殬I(yè)餐飲網(wǎng) 作者:孫佳瑤)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家樂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