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行業(yè)變天了!
今年很多小龍蝦店生意大不如前,7月就沒生意了!以往能掙4個月的錢,如今就只能賺70天!有些中小龍蝦館營收甚至下降70%!
經營了10年小龍蝦店的老板蔣毅發(fā)朋友圈說了這件奇怪的事:
按理來說7月份應該正是小龍蝦的旺季,海底撈、呷哺呷哺等大牌紛紛涉足小龍蝦,看起來一片紅火。
然而小龍蝦市場似乎沒有想象當中的那么景氣,很多龍蝦館舉步維艱甚至關店收場。
那為何會這樣呢?小龍蝦未來的走向如何呢?
為此,職業(yè)餐飲網采訪了成都豪蝦傳、北京胡大、深圳松哥油燜大蝦等相關知名龍蝦品牌,探究了一下小龍蝦行業(yè)的趨勢!
小龍蝦不再是“搖錢樹”,旺季縮短至70天
1、旺季提前到4月,7月份就沒生意了
小龍蝦是季節(jié)性很強的品類,每年的5月、6月、7月、8月這四個月都是穩(wěn)穩(wěn)的盈利期,6月和7月為超級黃金的月份,從9月開始逐漸下滑,再進入冬天的淡季。
然而,去年卻發(fā)生一件怪事:小龍蝦的旺季提前到了4月,而且7月就沒生意了。
原因是去年世界杯的到來,夜宵屬性的餐廳樂開了花,尤其是小龍蝦!甚至老板們準備好“腰包”等著錢自己進來,恨不得世界杯早點到來!于是鋪天蓋地的上新、宣傳,黃金月份就真的提前了,從原來的6、7月提前到了5、6月!
不過,面對這樣奇怪的現象,老板們都歸結于世界杯的影響,認為今年就會恢復如常。
而今年沒有世界杯,小龍蝦行情還是一樣的,在6月底就結束了。
2、一年只賺70天錢,很多中小龍蝦店營收驟降70%
盈利周期前置也就算了,最重要的是盈利周期還縮短了!
以往龍蝦店的模式基本都是4個月的盈利期、4個月的保持、4個月虧損的狀態(tài)。不過這也是小龍蝦老板習以為常的事情,畢竟4個月的利潤就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
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近兩年盈利周期竟然從4個月縮短到了只有2個半月,7月就沒什么人了,利潤驟減!
比較好的龍蝦品牌營收比高峰年份減30%,過了6月中旬客流量呈10%-15%減少;中等龍蝦店營收只有高峰年份的50%,過了6月中旬客流量也是“腰折”狀態(tài),50%的趨勢遞減!而小店就比較慘了,營收直接減70%,平時一天可以賣一萬塊錢的店現在只能3、4千,基本已經是無人問津的狀態(tài)了。
行業(yè)大洗牌,頭部品牌還好,至少還有多年的“根基”,多多少少還會有不少的客流,但是很多奔著18年世界杯新加入的小龍蝦老板直接哭了,一年只做了2個半月的生意,還沒有客戶基數,全面虧損,直接“涼涼”。
突然變成“賠錢貨”,誰動了小龍蝦店的“奶酪”?
小龍蝦的市場不斷擴大并且一片紅火,這毋庸置疑,但是為什么小龍蝦店會出現過氣疲軟的現象呢?
1、鎖鮮技術發(fā)達,電商新零售“搶食”小龍蝦店生意
如果說以前因為技術不發(fā)達,只能今天進蝦,明天賣蝦,那么小龍蝦鎖鮮技術的發(fā)展可以說實現了今年囤蝦,明年賣!
小龍蝦一到手里,馬上就鎖鮮,顧客吃起來就和新鮮的活蝦差不多,小龍蝦從季節(jié)性產品變成了全年工業(yè)食品化的屬性,這也是現在各個電商平臺和新零售可以搶食小龍蝦門店生意的原因。
并且隨著顧客消費習慣的遷徙,從幾年前的到店吃飯到現在“外賣”場景逐漸興起在家吃飯,也是顧客不選擇門店而選擇電商的理由。
而顧客一定要去門店吃的話,基本都是基于社交需求,因此北京胡大、長沙文和友等品牌,受影響就沒有特別的大。
2、小龍蝦批發(fā)價大跌,工廠瘋狂甩賣
今年關于小龍蝦進價大跌的消息一直讓小龍蝦市場“風起云涌”。
因去年世界杯大部分蝦農都賺到了錢繼而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導致今年“龍蝦泛濫”,跌破“歷史新低”。
6月10日前后,在重慶等水產市場,小龍蝦的批發(fā)價格大致是:4~7錢的16元/斤,7~9錢的20元/斤,1.2兩左右的30元左右。相比去年同期均少了2到3元,與前幾個月更是相差幾十元。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小龍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