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是城市里最接近社區(qū)用戶的零售渠道。
雖然線下零售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但在很長時間內,并沒有成為資本關注的熱點。近年來,隨著線上紅利見頂,越來越多創(chuàng)業(yè)者和資本涌入這個賽道,整個便利店行業(yè)進入快速發(fā)展期。
然而縱觀全國,我國依然沒有一個全國性的便利店品牌誕生,目前大部分規(guī)模上千家的便利店都經歷了10年左右發(fā)展期,且各大區(qū)域便利店之王都野心勃勃,意圖一統(tǒng)天下。
本文的核心觀點:
便利店依然有巨大的發(fā)展空間
區(qū)域為王將是長期狀態(tài)
選址影響70%的流量
掌控供應鏈,注重店長培養(yǎng),才能長期做大
一、便利店大有可為
不論是從便利店飽和度還是從運營效率來看,便利店在我國都大有可為。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紅旗連鎖招股書
門店裝修租賃占到30%左右的成本、員工工資占45%,除此之外還有水電、廣告宣傳、折舊等費用占15%。
紅旗連鎖是成都最大的連鎖便利店,2018年擁有2871家門店,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純靠便利店上市的零售企業(yè)。招股書顯示,2011年年度營收34.479億元,成本32.23億元,凈利潤1.7億元,凈利率為4.9%。2016年年度營收63.22億元,凈利潤為1.44億元,凈利率2.2%,凈利潤下降主要原因是一年內開店538家,很多門店處于爬坡期。

對比全球最大的連鎖便利店7-Eleven的數據,我們發(fā)現(xiàn),2016財年其在全日本的零售總額為2473億元,收入457億元,稅后凈利潤為93.8億元,凈利率高達20.3%。(備注:其主要為加盟模式,和紅旗不同。)
根據2018年CCFA(中國連鎖經營協(xié)會)調研數據,目前我國便利店的平均單店日銷售額為5299元,同比增長7%,但是運營能力和供應鏈效率仍需加強,特別是門店運營成本占比仍處于高位,人力成本居高不下。

數據來源:CCFA
和國外成熟便利店相比,國內便利店與成熟便利店在運營效率上尚存在巨大差距,這也意味著我國便利店存在巨大發(fā)展?jié)摿Α?/p>
另外,從市場飽和度來看,便利店在我國依舊有幾倍增長空間。
在我國,便利店發(fā)展時間并不長。1992年,國內逐漸出現(xiàn)自主品牌。2017年,便利店成為資本方眼里的風口,國內便利店品牌紛紛獲得融資。不僅如此,便利店也成為包括京東、阿里、騰訊、蘇寧等在內的巨頭眼里的肥肉,紛紛布局。據CCFA數據,目前我國連鎖便利店數量達到12萬家,行業(yè)增長速度達19%。
然而,高速增長之下,我國便利店南北發(fā)展并不均衡。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xié)會發(fā)布的“中國城市便利店發(fā)展指數”,上海、廣州、深圳的便利店已經接近日本便利店水平。

我國連鎖便利店主要分布狀況
2017年,上海便利店飽和度為3278,即平均每3278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廣州數據為3076。而北京和天津的便利店飽和度分別為9620和15221。
可見,北方便利店依然有很大挖掘空間。雖然很多人認為,北方是便利店的“死亡之地”,但我們依然看到誕生在內蒙古的利客便利店,如今已經有500家的門店。2008年誕生于新疆烏魯木齊的八點半,截止到2018年已經有476家門店,成為當地最大的便利店品牌。二者也分別是便利店百強里的第34名和第36名。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