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機
1、和顧客直接接觸的餐具、筷籠等是否有食安隱患?
某知名連鎖餐飲品牌運營負責人告訴內參君,目前好一些的餐飲企業(yè),用的都是密胺餐具,或者稍微高檔的一次性餐具。“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不能用什么,而是只能用什么。”
晚班員工打烊必備的工作之一,就是清洗消毒筷籠和餐具盒。紙巾盒也是一天清理一次。
2、廚房收尾清潔流程是否合理?
西貝的廚房收尾有固定的流程,基本先完成食品用具的清洗,再對設備及環(huán)境進行清潔。
3、易引發(fā)食安問題的設備是否清洗到位?
如今,不少餐廳都有制冰機。有的餐廳懶省事,一個月甚至兩個月不清潔一次,會產生水垢、浮生物,滋生細菌,造成大腸桿菌的超標。
在麥當勞,每個月定期清潔消毒一次制冰機。設備供應商也會不定期去檢測,上半年下半年各一次,不會提前通知。一旦檢查出細菌超標問題,問題就很嚴重。
4、食用水過濾設備有沒有定期維護?
過濾設備是需要定期更換濾芯的,否則也存在安全隱患。
在麥當勞,食用水會經(jīng)過3級濾芯過濾。3級濾芯分為3、6、9個月不等需要更換,到期維修方會主動上門維護、更換。
據(jù)了解,麥當勞有一個計劃維護保養(yǎng)系統(tǒng),店長必須培養(yǎng)店里的人員定期對機器設備進行檢查、維修、保養(yǎng)。
5、空調有沒有定期清潔?
很多經(jīng)營者會忽略這個問題,但優(yōu)秀的企業(yè)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
比如麥當勞門店安裝的空調室外機,每年都會清潔。一位前店長是這樣說的:如果翅片被污垢堵死,散熱效能就會降低,電費自然會增高,出冷效果也會大大降低,影響顧客體驗,與此同時,機器的壽命會縮短,更換新機又得增加成本。
內參君聽說,麥當勞有個“三角凳原理”,供應商、維修商和店鋪,缺一條腿就站不住。
他們很重視設備維護,在內部的設備維護保養(yǎng)手冊上,清楚標明每天、每月、每季度、每年分別做什么保養(yǎng)。標黑點的需要供應商和維修商去做,標藍點的需要公司員工按照各自職責去做,分得很細。
一個門店一年光設備維護費就需要十幾萬。
關于物
1、干貨(常溫存放)、冷藏貨品(0-5℃)、冷凍貨品(-18℃)的溫度是否達到?
2、貨品是否做到先進先出、生熟分開、隔墻離地?
在原材料儲存方面,有一個好的辦法,就是給所有門店做好有效期統(tǒng)計表。
每周統(tǒng)一盤一次,把食材的有效期寫上去、生產日期寫上去,每天滾動提醒,今天可能有哪些東西到期。
后廚有些東西有效期其實挺長,可以每個月專門做一次盤點,月底專門整理一個貨架,上面放這個月即將到期的東西。大家先緊這個貨架上的用。
3、產品是否有異物?有沒有一條能排除異物的后廚動線?
供應商為麥當勞提供的貨品,出廠前都要經(jīng)過異物檢測設備,一旦發(fā)現(xiàn)就攔截下來。
因為麥當勞是流水線生產,特別注重動線設計,一條生產線站幾個人、如何操作,分工很明確。
第一個人加熱面包拿包裝紙,第二人去打醬、加生菜,第三個人加肉、包裝,每個人盯一個流程。假如在第一個流程中掉到面包上一根頭發(fā),后面的人一般都能發(fā)現(xiàn)。
4、店內有沒有“絕對禁止”出現(xiàn)的物品?
上述一線連鎖品牌運營負責人告訴內參君,在他們的店里,尤其是用餐高峰期,菜品經(jīng)過的地方,堅決不能有裸露的垃圾桶和消毒水。
而且,為了防止出現(xiàn)異物,店里堅決不允許有鋼絲球。“我們巡店檢查,店里只要發(fā)現(xiàn),就算零分。”
5、餐具洗到什么程度才算夠干凈?
“沒有水漬、干凈、潔亮、手摸上去要有‘噌噌’的聲音。”
“對這一點我們要求非常具體。餐具清潔是特別容易引起顧客投訴的一點,比如說有水漬等等。”上述負責人說。
怎么樣,看完這份自查清單,有收獲嗎?距離3·15還有半個月,餐飲老板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對照上述清單,給店里做個“大體檢”!
不過,內參君特別提醒:食品安全貴在平時,這個自查清單更應該作為每天每時的提醒。
(來源:餐飲老板內參)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