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紅商網·新零售陣線 >> 零售業(yè)頻道 >> 正文
內憂外患 海底撈赴港上市尋求保護層

  極速擴張而倒閉的餐飲品牌,有例為證的當屬金錢豹了。從2003年進入內地市場以來,金錢豹發(fā)展迅猛,并在2011年3月提出“3年內將門店拓展至40家,年營業(yè)收入30億人民幣”目標,計劃在當年下半年赴港上市。

  但幾經周折上市無望后,持續(xù)虧損的金錢豹先后轉手賣給安佰深、嘉年華國際,還因欠款被供應商告上法庭,直至2017年7月金錢豹翠微店停營,金錢豹就此宣布正式死亡。

  雖然金錢豹倒閉也與經營模式老化、內部管理混亂有關,但在成本失控下的盲目擴張,導致資金鏈斷裂,是其走向末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今年準備開設180-220家新店面的海底撈,其擴張規(guī)模遠在金錢豹之上,想要“穩(wěn)中求勝”,或只能依靠超強的管理運營能力,以及上市之后不可預期的資本市場表現,迎來下一個高速發(fā)展期了。

  呷哺多元布局,海底撈火鍋龍頭地位受挑戰(zhàn)

  據Frost&Sullivan報告,2017年,中國有60萬家火鍋餐廳,2022年預計達到89.6萬家。海底撈所處的火鍋行業(yè),競爭日趨白熱化。

  這其中,最具競爭力的,當屬被稱為“火鍋第一股”的呷哺呷哺。從2014年上市至今,呷哺呷哺一直保持快速穩(wěn)定增長。

  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8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yè)收入22.02億元、24.25億元、27.58億元及36.64億元,凈利潤則分別為1.41億元、2.63億元、3.68億元及4.20億元,雖然營收及利潤跟海底撈差距較大,但可以看出其利潤呈逐漸攀升態(tài)勢。

  另一方面,呷哺呷哺的門店數量遠超海底撈,2016年店面數量為637家,而截至2017年末,店面數量就達到738家,僅一年時間便擴張百家店,預計2019年將突破1000家。

  股價方面,呷哺呷哺從發(fā)行價4.7港元到最高價17.50港元,上漲了3倍之多,截止發(fā)稿之時,其收市股價報于12.92港元,在破發(fā)潮嚴重的港股市場表現相當不錯。資本市場的良好表現,促使呷哺呷哺開始向中高端品牌市場發(fā)力。如2016年推出高端火鍋品牌“湊湊”,客單價130元,高于海底撈100元左右的客單價,意欲撼動海底撈行業(yè)地位。

  2017年6月,呷哺呷哺宣布向輕正餐轉型,并推出“火鍋+茶飲”的新商業(yè)模式,根據2017年業(yè)務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呷哺呷哺一共新開了155家門店,其中呷哺呷哺餐廳有136間,湊湊餐廳有19間,而截至今年6月,湊湊餐廳增加到26間。

  從2018年1月份開始,湊湊總體上實現了損益平衡,按照湊湊官方說法,除去2018年5月開始試營業(yè)的3家門店外,其余23家均已實現單店盈利。業(yè)內人士稱,這比預想的運營狀況要好很多,湊湊走中高端產品路線,將與呷哺呷哺的低端產品路線形成協(xié)同效應,未來呷哺呷哺的營收未必會比海底撈差。

  隨著海底撈9月“入港”,“火鍋雙雄”又將迎來一番爭斗,誰能最終勝出,還需時間給出答案。

  來源: 鈦媒體-資事經緯

2頁 上一頁  [1] [2] 

海底撈IPO背后:3年負債增18倍 上月15店查出問題

海底撈9月中旬上市:中餐NO.1距離千億市值有多遠?

海底撈上市背后的股權恩怨

海底撈將在下周申請在香港IPO 募資10億美元

計劃9月赴港IPO的海底撈面臨三大挑戰(zhàn)

搜索更多: 海底撈

東治書院2024級易學文士班(第二屆)報名者必讀
『獨賈參考』:獨特視角,洞悉商業(yè)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雜花土蜂蜜,愛家人,送親友,助養(yǎng)生
關注『書仙笙』:結茅深山讀仙經,擅闖人間迷煙火。
研究報告、榜單收錄、高管收錄、品牌收錄、企業(yè)通稿、行業(yè)會務
★★★你有買點,我有流量,勢必點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