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2013年夏天,鐘華加入,新佳宜開始做網(wǎng)站、SEO和營銷推廣。兩個多月以后,開店速度從原來每個月3家增加到12-15家,當年門店從100家增長到了300家。 2014年,新開300多家店,高峰期一個月開了50家店。

▲新佳宜物流中心
新佳宜物流經(jīng)理張連在正大飼料做過八年半物流,一天工作8小時,上班除了待在辦公室,就是到工廠車間里走動。2013年10月,張連加入新佳宜,那時的物流中心還像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手忙腳亂。
張連剛到物流中心時,所有東西都從地上堆起來,有兩三米高;過了50萬就爆倉,每天工作到晚上十一二點。春節(jié)前,伍敏誼跟團隊吃飯,張連告訴他,手長了凍瘡,不想干了,隨便找份工作都比這里好。
羅超在千惠和步步高旗下的匯米巴做過很多年便利店。她加入時,新佳宜門店從來不看數(shù)據(jù),庫存也很高,店長可以隨便調(diào)價,也可以打折。她給店長做培訓,要求他們把業(yè)務數(shù)據(jù)背出來,帶著團隊去清理庫存,并調(diào)整庫存結構。
那幾年,新佳宜各部門的數(shù)據(jù)和信息就像一個個孤島,彼此連接不暢。鐘華記得,門店的收銀系統(tǒng)是單機版本,公司不知道門店銷售數(shù)據(jù);倉庫也是單機版本,門店與倉儲之間數(shù)據(jù)不通。
門店訂貨靠的是人工,門店店長把需要的商品寫在單子上,寫完之后再用傳真機傳送到新佳宜。在總部,為了及時收到這些傳真,配備了10個人的接線員,接了傳真,再手動錄入系統(tǒng),「就像傳統(tǒng)批發(fā)部記賬那樣」。
伍敏誼開始往外面走,看到技術對行業(yè)的改造,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伍敏誼知道,選址和商品,可以讓單店做得很好,但要擴大規(guī)模,帶著螞蟻雄兵向前沖,靠的是系統(tǒng)。
2014年新佳宜籌備搭建新系統(tǒng),伍敏誼給的預算是5萬元。他們先是找到一個小團隊,開發(fā)了近3個月時間,結果沒有搞定,后來增加到50萬。但最終上線時,花了500萬,相當于新佳宜一年的利潤。
此后,物流中心同樣的人數(shù),一天100萬,下午四點鐘就能做完。用了訂貨系統(tǒng),接線員隊伍就從10個人,砍到5個,然后砍到3個,后面就1個人,最終變成客服了。改造后,所有的東西做了空間管理,上了貨架,物流存儲容量是之前的好幾倍。
但更換系統(tǒng)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很多門店老板不愿用新系統(tǒng)。新佳宜一家一家去嘗試,新開門店都用新系統(tǒng),老門店還在用原來的系統(tǒng)。許多門店合同到期后,必須用新系統(tǒng),要不然就不再續(xù)約。
新佳宜信息經(jīng)理吳文彬第一次見伍敏誼,是在湘江邊的一家餐廳。吳文彬參與過全時和絕味的系統(tǒng)開發(fā),對同行的信息,伍敏誼格外關注。2016年3月17號,吳文彬離開上海,加入長沙的新佳宜。
當時新佳宜在做自動配貨,希望打通物流和門店的數(shù)據(jù),非鮮食類的標品,根據(jù)門店庫存自動下單。吳文彬說,根據(jù)來貨周期等設定門店庫存上限下限,如果低于下限,物流就會自動補貨給門店,接近上限時會提醒解決庫存。
在那之前,門店需要拿著手機點擊App,一個一個報單,非常麻煩。一般門店有1100多個SKU,除了低溫短保的200多個SKU,其他商品都是自動配貨。根據(jù)門店的已銷訂進,銷多少配多少。標品兩天訂一次貨,人工訂貨每次需要至少3小時,還容易出現(xiàn)差錯,采用自動訂貨后,把店長解放出來了。
為了防止系統(tǒng)出錯,在總部有一個6人團隊,檢查這些門店的上下限和庫存。目前,使用新系統(tǒng)的門店,大約有600多家,一些早期的門店,仍然用傳統(tǒng)的方式。
伍敏誼重視技術,他相信技術能夠讓業(yè)務更高效、順暢地運作。在新佳宜,有一個20多人的技術團隊。
新佳宜完全靠自有資金發(fā)展,直營店賺錢然后投入到后臺的建設,F(xiàn)如今,整個后臺按照2000家門店配置,常溫和冷鏈倉庫面積共一萬多平方米,五層立架,采用電子標簽流水線、運輸管理系統(tǒng)。 共4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新佳宜便利店迎來11周年慶 20家門店將同開 “湖南便利店之王”新佳宜 三年目標再開1000家店 搜索更多: 新佳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