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剝離了五谷道場的部分生產工廠以后,中糧集團要將這個方便面品牌從自己的品牌矩陣中徹底剝離。北京產權交易所日前消息顯示,中糧五谷道場食品有限公司100%股權及5367萬元債權正在掛牌轉讓,在接手七年改造未果后,中糧集團決定告別方便面業(yè)務,五谷道場也將迎來第二次易主。不過,行業(yè)人士卻對此并不看好,由于常年虧損,五谷道場的品牌價值縮水,對于接盤人而言恐再成燙手山芋。
從20億巔峰到1億低谷
由于并未納入上市公司資產,因此關于五谷道場的經(jīng)營狀況的描述除了“虧損”甚少其他詳解。此次,北京產權交易所的掛牌文件首次對外道出了五谷道場近些年的經(jīng)營不易。數(shù)據(jù)顯示,2015年五谷道場的營業(yè)收入為1.26億元,營業(yè)利潤為-1.5億元,凈利潤為-1.9億元,負債總額高達9.2億元。今年9月的數(shù)據(jù)為,營業(yè)收入7905萬元,營業(yè)利潤為-519萬元,凈利潤為-504萬元,負債總計為1.01億元。橫向比較,康師傅2016年上半年方便面收入就已經(jīng)達到了15.42億美元。
回溯五谷道場的過往,不乏風光無限的日子。憑借“非油炸更健康”的口號,五谷道場2005年前后在方便面市場上一炮而紅,一時間非油炸方便面的概念也風靡全國。有數(shù)據(jù)顯示,2006年五谷道場的銷售額迅速突破了10億元,在頂峰期年銷售額接近20億元,由此五谷道場也成為國內排名前列的方便面企業(yè)。
不過,好日子并不長,在經(jīng)歷了短暫的輝煌后,五谷道場的銷售便一落千丈,伴隨五谷道場盲目擴張的是資金鏈的斷裂、工廠停產及被查封等系列問題,2008年底五谷道場最終宣布破產重組。在隨后的2009年,原母公司中旺集團將停產一年多的五谷道場出售給了中糧集團,作價1.09億元。同年9月16日,五谷道場1.09億元清償款由房山法院發(fā)放,382名普通債權人和297名職工債權人全部受償,至此中糧集團獲得五谷道場100%股權。
雖然有了中糧集團的庇護,但是五谷道場卻未能大樹底下好乘涼。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介紹,并入中糧集團后,五谷道場一直未能改變虧損的狀況。而中糧集團對于該品牌也一直未放棄,除了在資金上予以支持外,還曾大范圍做品牌推廣、調整產品口味等,但是這些措施無一奏效,五谷道場的市場份額越走越小。“據(jù)了解,目前五谷道場自己的銷售團隊都已解散,由中糧旗下其他公司來代為管理,現(xiàn)在只能說是維持現(xiàn)狀。”
從香餑餑到燙手山芋
實際上,在寧高寧時代,中糧集團對于五谷道場一直心存希望,時任中糧集團董事長的寧高寧曾表示,五谷道場的目標是在方便食品市場占領30%份額,至少要有10億元的銷售額,才能被消費者記住。為了該目標,中糧集團不斷為五谷道場輸血的同時,還挖腳康師傅創(chuàng)始人之一、原華豐方便面營銷總監(jiān)、白象方便面總裁宋國良擔任五谷道場新總經(jīng)理。不過,中糧集團對于五谷道場實施的策略并沒有奏效。
在朱丹蓬看來,五谷道場的成功是依托于“非油炸”差異化概念的紅利,而最終失敗也是在于“非油炸”產品的窄眾性。“非油炸概念是很超前的,而提出這個概念也意味著五谷道場和其他品牌之間有了對立,因為是小眾,所以價高,在整體方便面市場中占比非常微小,這也意味著超前的概念可以支撐一時的火爆,卻難撐起長久且更大的市場份額。”數(shù)據(jù)顯示,即便是在“非油炸”方便面誕生有40年歷史的日本,該品類的市場份額一直保持在20%以下,并不成熟。 共2頁 [1] [2] 下一頁 中糧掛牌甩賣五谷道場 負債9億 等人接盤 中糧掛牌甩賣五谷道場 負債9億等人接盤 五谷道場從爆火到啞火:早年樹敵太多 賣身中糧仍不樂觀 五谷道場清理資產淡出市場 曾以非油炸一炮走紅 五谷道場:富爸爸也扶不起的敗兒子 搜索更多: 五谷道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