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是世界讀書日,在成都,也舉辦了多場與閱讀相關(guān)的活動,而這其中最令人關(guān)注的,應該是位于镋鈀街的成都首家24小時書店。深夜十分寧靜,但軒客會格調(diào)書店內(nèi),點亮了徹夜溫暖的燈光,就在這樣的氛圍里,本土知名詩人何小竹,開始了他的枕邊閱讀分享。
鏡頭一
做足準備 增設書店24小時標識
新華文軒零售連鎖事業(yè)部副總經(jīng)理楊柳青在受訪時坦言,為了書店的24小時營業(yè),書店做了一些準備,比如增加了投入,安全設備的增加,值夜工作人員的增設,書籍方面還增加了文學藝術(shù)類、詩歌類圖書。此外,書店還增設了24小時書店的標識,從昨日起也開啟了郵寄功能,歡迎讀者在書店郵寄信件和明信片。
楊柳青告訴記者,從昨日上午9點到晚上7點,書店已陸續(xù)來了五六撥客人。書店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昨日到書店的讀者大多在30多歲,多數(shù)可能是沖著書店舉行的文化活動來的。
昨天啟動的24小時書店,文化活動非常豐富:下午3點,是一個茶文化交流;晚8點,《星星》詩刊主編梁平、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長黃立新等,一起做了一個主題為成都詩意生活的沙龍,現(xiàn)場還有30位詩人在場;晚11:30,本土知名作家何小竹舉行了一個睡前閱讀的分享會。
鏡頭二
呆個通宵 好奇有多少人來讀書
昨晚7點半,當記者來到書店時,現(xiàn)場已經(jīng)聚集了不少讀者。四川師范大學大二學生王珊和朋友等候著詩人梁平的詩歌分享會,王珊告訴記者,雖然書店是通宵不打烊,但她們當天可能只會待到10點,“如果不是晚上要趕著回學校,沒準會在書店多待一會兒,感受一下24小時書店的讀書氛圍。”
鄭佳麗是四川文化產(chǎn)業(yè)職業(yè)學院大二學生,她和兩位同伴打算在書店呆個通宵,鄭佳麗告訴記者,得知成都開設了24小時書店,便希望來看看究竟有多少人會通宵來讀書,“我們下午6點半左右就到了書店,拍了書店的照片,也拍了剛剛詩歌分享活動的現(xiàn)場。”談及對24小時書店的看法,鄭佳麗認為“這挺好的”,“平時上班沒時間看書的人,晚上可以過來看書。”
鏡頭三
書友圍坐 何小竹分享枕邊書
昨晚11點半,由本土知名作家何小竹帶來的主題為睡前閱讀的分享會如約上演。雖然已是深夜,但依然有20多位書友到場聆聽交流。“我們可以每天固定半小時,用于瀏覽手機。但枕邊閱讀若是能具有針對性的深閱讀,尤其是閱讀一本紙質(zhì)書,效果可能更佳。夜晚相對安靜,放松的心境其實更容易進入閱讀狀態(tài)。”何小竹還分享了自己的枕邊書。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被問到如何看待成都開設的24小時書店,何小竹表示,“一開始或許不會有那么多人,可能是因為大家還不習慣,但我想,后來酒吧為何那么多人?過去成都也沒有酒吧,它也是慢慢培養(yǎng)起來的。即使到將來,能夠晚上到書店來坐坐,要一杯茶,看看書,吃個蛋糕的人每次并不多,但它是一種標志——一個城市看重精神生活和文化的一種標志。”
軒客會
●位于镋鈀街
●2012年8月10日正式開業(yè)
●總面積約為350平方米
臺灣誠品書店
以24小時營業(yè)著稱,去臺北旅行夜游時,誠品已成為經(jīng)典項目。
北京三聯(lián)韜奮書店
2014年4月8日,北京三聯(lián)韜奮書店高調(diào)試行24小時不打烊,根據(jù)三聯(lián)韜奮書店的公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該書店相比去年同期,營業(yè)額增長了140%左右。
廣州購書中心
2014年7月12日,廣州首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開業(yè),人流爆棚站的地方都擁擠,2天營業(yè)額超2萬元。 。ㄌ旄鐖 記者 段禎 攝影 李國東)
先鋒書店錢小華:書店未來是賣空間、體驗、品牌的地方 實體書店多種業(yè)態(tài)結(jié)合發(fā)展是大方向 個性化是基礎 三聯(lián)第二家24小時書店開業(yè) 臺灣誠品書店吳清友:把人生中的困厄轉(zhuǎn)化為正念 大陸首家誠品書店旗艦店落戶蘇州 8月1日開門迎客 搜索更多: 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