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國市場,雙方戰(zhàn)事陷入膠著。羅志祥、Super Junior-M、張韶涵、潘瑋柏等紛紛加入雙方陣營。在巨大的明星效應帶動下,2010年,森馬銷售額猛然增加到56億元,美邦則順勢超越70億元。代言人營銷成為行業(yè)標配,此時的中國內地休閑裝也在美邦和森馬的交鋒中走向成熟,唯有港派們星光不再。
洗牌之戰(zhàn)
在美邦的絞殺中站穩(wěn)腳跟的邱光和發(fā)現(xiàn),如果一味踩著對手的節(jié)奏,很難超越美邦。有人建議,美邦此時沒有童裝,休閑童裝卻正在國內興起。如果抓住這股風潮,森馬可一舉超越美邦。于是,森馬的第一個定位城市中等收入家庭的童裝品牌——巴拉巴拉問世。
森馬的異動,當然瞞不過周成建,美邦立刻成立童裝研發(fā)部,組織大隊人馬遠赴歐洲考察童裝流行趨勢。老成的邱光和趕忙示弱:“森馬從來沒把美邦當對手。”幸好,周成建很快調整了注意力,他瞄準了一個新的群體——職場達人。此前,美邦的產(chǎn)品主要是賣給16到22歲的學生。一晃十年,這些穿美邦的孩子,已成長為擁有購買力的職場人。
沒有最大對手的威脅,邱光和的心從嗓子眼落到肚子里。
巴拉巴拉借助森馬積累下的人脈網(wǎng)絡,繞開其他童裝品牌占據(jù)的一線城市,直取溫州、徐州等二三線市場,并全盤復制了森馬“虛擬經(jīng)營、品牌連鎖”模式。2005年巴拉巴拉童裝銷售額達到3億元,森馬總體銷售額17億元,三年后迅速躍升至33億元。
另一邊,憑借著在深圳上市的機會,美邦于2008年推出定位于職業(yè)達人的高端休閑品牌——米什提(Me&city)。周成建給證監(jiān)會送去一個鍍金小縫紉機,表示美邦要做全球的服裝品牌。
果然,上市的熱度,加上“全球裁縫”被媒體熱炒,米什提知名度大漲,美邦整體占有率迅速提升,銷售額一舉超越進軍童裝的森馬10多億元。
市場競爭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就一定會出現(xiàn)價格戰(zhàn),并促使市場洗牌。
2008年夏天,森馬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促銷活動,一時間,各派紛紛跟進。那些原本觀望中的消費者爆發(fā)出購買熱情,內陸休閑品牌整體銷售比例猛然上升到70%。
群雄的促銷成功讓周成建也心動了。米什提全場4折起,店鋪內當季款5折。
但是,折扣促銷的結果并不如意,大量消費者再也不回頭。原來大幅度的折扣損害了職場類消費者對品牌高貴、高質的印象,甚至對米什提有了品質上的疑慮。美邦恍然大悟,急忙剎車。
一時間,森馬領先了美邦數(shù)個百分點。直到美邦推出VIP卡這個既能打折又不至于損傷品牌的辦法,才抵制住了森馬的逼人攻勢。
激烈的價格戰(zhàn)最終硝煙散去,卻深刻改變了業(yè)內格局。
一是休閑裝利潤轉薄;二是港派的黃金時代徹底終結。班尼路被迫改變以往只賣高端產(chǎn)品的理念,一件T恤只賣29.9元;佐丹奴利潤一路下滑,隨后內地門市減少36家;堡獅龍內地業(yè)務從占其收入近兩成到小幅虧損,開始逐步調配資源重點發(fā)展相對高端的女性專用休閑品,以規(guī)避這種局部引發(fā)的全面流血戰(zhàn)爭;三是導致全行業(yè)開始了聲勢浩大的企業(yè)戰(zhàn)略轉型、產(chǎn)品升級換代行動。內資品牌以純將國內的市場向馬來西亞、泰國轉移;諾曼琦、阿依蓮則全力備戰(zhàn)女裝,力求在細分市場取得優(yōu)勢。
第三階段“狼”來了
大店風云
殘酷的市場永遠不乏新冒頭的勢力。港派潰敗后,中國休閑服裝市場另一股力量開始嶄露頭角:外資品牌搶灘中國。領頭的ZARA在中國的店鋪幾乎全部集中上海北京等地最昂貴的商圈,且全部以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店為主。
美邦已經(jīng)成為名副其實的內陸老大,周成建不愿局限于與森馬內斗。定位在中高收入家庭的ZARA,自然成了美邦瞄準的目標。 共4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美邦周成建:百億裁縫不好當 美邦董事長周成建:服裝業(yè)如何應對內憂外患 美邦服飾營收凈利雙下滑 擬擴大直營店和O2O提升業(yè)績 美邦上半年凈利下降 欲借加盟掘金三四線市場 美邦服飾:童裝新品牌8月底上線試運營 搜索更多: 美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