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商網訊:2014年市場萎縮得厲害已是公認的事實,而這個下降的趨勢連處于行業(yè)領軍者位置的中海也難以逃脫。
7月10日,中海發(fā)布公告顯示,2014年上半年中海系列公司累計合約物業(yè)銷售約730.4億港元,相應的累計樓面面積約442.10萬平方米。
其中,上半年中海及其附屬公司合約銷售物業(yè)占580.97億港元,樓面面積約322.43萬平方米。從區(qū)域看,貢獻最大的分別是華南、華東地區(qū),合約物業(yè)銷售達187.88億港元、111.78億港元。
而中海合營公司合約物業(yè)銷售占67.23億港元,樓面面積約42.5萬平方米;中海聯(lián)營公司物業(yè)銷售占82.2億港元,樓面面積77.17萬平方米。
券商看好后市
僅就6月份數據,中海及其附屬公司、合營公司及聯(lián)營公司的合約物業(yè)銷售金額約為169.7億港元,環(huán)比增加61.54%;相應的樓面面積約118.3萬平方米,環(huán)比增加100.51%。
雖然6月份的銷售金額和面積環(huán)比都有所上升,但從整個上半年看,同比有所下降。
歷史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中海的銷售額為800.7億港元及銷售面積523.5萬平方米,今年中海系列公司的銷售金額較中海去年同期銷售額下降近一成。
對于中海的銷售放緩,券商方面的評級似乎并不太受影響。事實上,在中海發(fā)布銷售數據之前,已有多家券商表示對中海的看好。
7月7日,德銀發(fā)布報告指,即使缺乏降價行動,截至上半年止中海的銷售仍按今年目標推進;并稱中海管理層相信,買家情緒正在復蘇,而公司下半年會主動進行市場化推廣。
德銀預期,內地地方政府會進一步放松政策,同時中海將有更多可銷售資源,估約1500億港元,因此下半年銷售或可達900億港元,優(yōu)于原先銷售目標1400億港元。
6月底,在萬科成功B轉H前后,券商亦紛紛發(fā)文表示內房股中還是看好中海。
巴克萊資本認為萬科、中海和華潤三家公司估值合理,并進一步表示“尤其是中海,其業(yè)務均衡且有增長,盈利能力及資產負債表強勁”。
有分析認為,除了一貫穩(wěn)健的財務之外,中海讓券商看好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其較高的毛利水平。
“隨著行業(yè)進入減價戰(zhàn),相信中海亦跟隨刺激銷售。由于中海的項目毛利較高,面對減價戰(zhàn)會有較大防守性。”
而這種刺激銷售的舉動已經展開。
此前報道顯示,南京中海國際社區(qū)、鳳凰熙岸、萬錦熙岸三盤聯(lián)動,在6月份通過更大幅度的促銷價入市,一舉洗走板塊大部分目標客戶,活動截止時間為6月30日。
南京中海將其命名為“海嘯行動”。
銷售拿地雙放緩
中海昨日同時公布,其在6月連同附屬公司在天津市收購一幅新地塊,總應占建筑面積約45.25萬平方米,應付的土地出讓金約50.4億元。
而6月份中國海外宏洋沒有新增土地儲備。
公告顯示,中海系列公司2014年已累計收購土地面積290.69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54.88萬平方米,應占建筑面積929.87萬平方米,應付土地出讓金人民幣286.29億元。
其中,中海及其附屬公司已收購10宗地塊,分別位于大連、濟南、佛山、青島、廣州等城市,土地面積共計220.3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84.58萬平方米,應占建筑面積659.57萬平方米,應付土地出讓金人民幣244.67億元。
不過,按照此前中海主席郝建民透露,今年1月廣州獲取的土地其實是去年已經看好談妥的,只是恰好在1月簽約公布而已,因此2014年中海實質上看中的土地尚不足10宗。
分析認為,這或許是中海有意放緩購地。此前券商就曾指出,今年第一季度中海購地減少,相信和銷售放緩有直接關系。
如此看來,中海上半年的銷售同比下降,也導致其拿地規(guī)模也相應降低。
雖然郝建民在4月曾公開表示:“因見到有較多發(fā)展商的現金回籠速度減慢,及較難取得融資,將會導致今年土地市場活動減慢。但中海及中海宏洋并未出現此困難,因此,目前的市況可為集團提供更多以低價收購土地機會。”
但顯然,中海對于今年的行動比預期更為謹慎。(來自:觀點)
中海地產打折銷售欲變漲價 中小房企仍不解資金渴
中海系整合正式開始:高調宣告托管中建西安兩個項目
沈陽環(huán)宇城悄然入市 中海商業(yè)地產或仍原地踏步
龍湖地產挺進南京 挖角中海高管李宏耕
中海親頤山東淄博項目年內動工 大規(guī)模復制或不樂觀
搜索更多: 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