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星巴克告訴了我們什么?
星巴克“暴利危機”的同時,云南咖啡產區(qū)正進入最繁忙的采收季節(jié),
深陷于收購價低于成本價的焦慮之中
紅商網(wǎng)訊:“星巴克暴利”討論,由于各類媒體和社交網(wǎng)絡的卷入,在2013年的10月,持續(xù)了一個月之久,遷延至月底,仍未見輿論熄火之跡象。
一些報紙和電視報道說,咖啡豆加牛奶、紙杯等一次性用品,成本總共不到5元,售價卻為27元。媒體對比了北京、倫敦、紐約、孟買的星巴克同款拿鐵咖啡,發(fā)現(xiàn)北京最貴,27元,孟買最便宜,14元多,中國市場價格比美國的貴了1/3。
中國確實是星巴克的“盈利大市場”。星巴克2013財年第二財季報告顯示,中國/亞太地區(qū)營業(yè)利潤率為32%,美洲區(qū)利潤率為21.1%,歐洲、中東及非洲(EMEA)營業(yè)利潤率為1.9%。
輿論熱潮之所以遲遲不退,是因為意見分化,漸漸地,社交網(wǎng)絡上支持星巴克的聲音多了起來。
商務咨詢機構CIC采集了此間17萬余條與星巴克相關的微博,15.6%支持星巴克,5.8%支持央視,余下為中立態(tài)度。參與討論者主要來自北上廣等一線城市。
最具挑戰(zhàn)性的觀點,來自《人民日報》旗下雜志《中國經濟周刊》:美國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法耶德說,星巴克在中國的價格不應該降低,否則會有傾銷的嫌疑。
相比之前的公關危機,星巴克高管這次顯得有點氣定神閑了。
2012年9月,星巴克入駐杭州靈隱寺。網(wǎng)友紛紛惡搞:“施主,您是要大悲(杯)還是超大悲?還是大瓷大悲?”“我能續(xù)悲(杯)么?”
更早一些的2007年,央視主播芮成鋼高喊“請星巴克從故宮里出去”,亦得到輿論支持。
似乎有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味道。
莫非人們更加崇洋媚外,更加“迷信洋品牌”了嗎?不。恰恰相反,人民群眾的思考更向前進了一步,在輿論中的表現(xiàn)也更加冷靜自信。
新華社“新華視點”發(fā)問:“與其指責星巴克定價高,不如反思一下,為何我們沒有一家可以被廣泛接受的中式茶座連鎖店呢?”新華社的通稿提出“中國品牌何時才能叫板星巴克”。 共3頁 [1] [2] [3] 下一頁 價格多由稅收主導 漲價的不止星巴克 星巴克的“一價定律”說得通嗎? 星巴克CEO回應咖啡在華售價高:震驚 我們貴嗎 商務部回應央視曝光星巴克等:非故意針對外企 從星巴克看定價:能賣多少錢就看你如何定位 搜索更多: 星巴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