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諾的商業(yè)老巢中滿是寶藏,匯集了60多個品牌——時裝與皮具部門包括迪奧(Christian Dior)、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賽琳(Céline)、羅意威(Loewe)、紀梵希(Givenchy)和伯魯提(Berluti);嬌蘭(Guerlain)香水;珠寶部門包括寶格麗(Bulgari)和尚美(Chaumet);烈酒與香檳部門則包括唐培里儂香檳王(Dom Pérignon)、庫克(Krug)、伊甘酒莊(Chateau d'Yquem)、白馬(Cheval Blanc)以及軒尼詩(Hennessy)。
收購愛馬仕不僅將使阿爾諾得到全球最吸引人的手袋生產(chǎn)商——愛馬仕的產(chǎn)品定價不低于4000歐元——這個品牌還可與路易威登形成互補,后者的價位與古馳接近,產(chǎn)品平均售價約為1400歐元,并且銷售增速已經(jīng)顯著放緩。
從愛馬仕的視角來看,被路威酩軒收購意味著這家由蒂埃里•愛馬仕(Thierry Hermès)創(chuàng)立的企業(yè)將緩慢走向死亡。這位生于德國的馬具工匠主要為歐洲貴族提供服務,并于1837年在巴黎創(chuàng)立了首家愛馬仕門店。
愛馬仕公司的絕大部分手袋目前仍然采用手工縫制。該公司自詡為是抵抗奢侈品行業(yè)淪為所謂“大眾精品”(masstige)的最后堡壘之一——即通過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制造平價精品。
路威酩軒傲慢、浮華的奢侈風格是愛馬仕難以接受的:路易威登新招聘的員工會玩一種桌上游戲,其中的一個問答環(huán)節(jié)是盡可能多地列舉出在路易威登廣告宣傳片中出現(xiàn)過的名人。
兩家公司的管理風格同樣存在差異。在愛馬仕位于巴黎圣奧諾雷郊區(qū)街(Faubourg Saint-Honoré)的旗艦店,愛馬仕家族族長讓-路易斯•杜邁(Jean-Louis Dumas)富有魅力的肖像仍然掛在顯眼位置,雖然他在阿爾諾對愛馬仕發(fā)起突襲前的幾個月就去世了。
杜邁將創(chuàng)意、商業(yè)理念以及一種略帶戲謔的奢侈風格融合在了一起,這集中體現(xiàn)在了他所繪制的怪誕速寫以及他認為愛馬仕應當“保持成長但不要過度擴張”的管理原則中。他栽培了精干的托馬斯,雖然后者并不是愛馬仕家族成員。托馬斯表示:“我們反抗路威酩軒的根本原因在于企業(yè)文化上的差異。我們并不奢侈。我們所具有的是憑借超凡工藝打造出的優(yōu)異品質(zhì)。”
愛馬仕的總部位于一座不知名的摩登大樓里。托馬斯稱:“路威酩軒收購所能帶來的唯一影響,就是破壞使愛馬仕在過去六代人的時間里保持成功的愿景。”
作為一個爭強好勝、有時還容易動怒的人,阿爾諾并不喜歡被人當做暴發(fā)戶一樣斷然拒絕。接近阿爾諾的人表示,愛馬仕的拒絕使他更加堅定了要防止這家公司逃脫自己熊抱的決心。他將在愛馬仕的持股權(quán)重提升到了22.6%,雖然該公司要求他停止行動。
一名了解事件雙方并且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對他來說,被人告知自己不夠資格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因為伯納德唯一無法買到的東西就是他人的評價。”
在爭取收購愛馬仕的過程中,阿爾諾將其贊譽為是一家“偉大的公司”,并表示自己對其懷有“善意”,沒有奪取愛馬仕控制權(quán)的計劃。而托馬斯對此反唇相譏:“如果你想引誘一位美麗的女人,你不會一開始就試圖從背后強奸她。”
愛馬仕已經(jīng)通過采用有限合伙制結(jié)構(gòu)很好地防范了被收購的風險,美國維權(quán)投資者蓋伊•懷瑟-普拉特(Guy Wyser-Pratte)將該公司比作了一座中世紀的城堡——“現(xiàn)在愛馬仕只缺一條環(huán)繞公司總部、內(nèi)有鱷魚出沒的護城河”。
但阿爾諾非常善于利用控股家族內(nèi)部的分歧——有些人或許會因此認為他冷酷無情。不過到目前為止,愛馬仕家族一直非常團結(jié)。 共3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路易威登CEO阿爾諾撤銷申請比利時國籍 阿爾諾為何“突襲”愛馬仕? 搜索更多: 阿爾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