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不看好陳曉
在此次國美內戰(zhàn)中,陳曉極力將自己塑造成維護股東權益的保護者,以及掌控國美正確航向的舵手,得到不少國美管理層支持。但在輿論方面,質疑陳曉的聲音也是不絕于耳,網絡上甚至出現(xiàn)了“細數(shù)陳曉十大罪狀”這樣言辭激烈的博文。
對于外界的質疑,以及黃光裕一方的動作,陳曉方面似乎并不擔心。除了捆綁貝恩的方式,并且用股票期權將國美高管捆綁在自己的戰(zhàn)車上,陳曉似乎還有后招。據胡剛介紹,看雙方陣勢,預計陳曉背后一定還有其他國外資本作為支持。
曾長期代理上市公司股權糾紛案件的律師陳良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國際經驗看,家族企業(yè)過渡到由職業(yè)經理人管理的公眾企業(yè),是企業(yè)發(fā)展的趨勢。但目前,國內的上市公司中,創(chuàng)始人、創(chuàng)始家族是大股東并控制管理層這一現(xiàn)象仍很普遍。在這樣的商業(yè)環(huán)境下,陳曉一方如果獲勝,對很多上市公司而言,都將是個“噩耗”。因此陳曉的做法,目前正在被解讀為“背叛”、“篡權”,以及“損害股東利益”。
在國美電器是否家族色彩濃厚的問題上,胡剛認為,“其實當年黃光裕領導下的國美電器家族色彩并不強,作為國美最高決策機構的決策委員會歷屆全體成員都是外面聘請來的職業(yè)經理人,其中沒有一個黃氏家族成員”,同時,他分析說,如果黃光裕勝利,陳曉多半會離開國美董事會;如果陳曉一方勝利,可能其未來也很難講,取得控制權的資本方迫于公眾質疑壓力未必會長期任用在此役中名譽受損的陳曉。無論是歐美,還是在中國,職業(yè)經理人對創(chuàng)始人大股東的背叛都可能被永久性貼上“不誠信”的標簽。
黃陳講和是最佳結局
國美內戰(zhàn)的結局仍未水落石出,但已經給廣大股東和投資者造成了損害。受黃陳之爭公開化影響,國美港股價格已從8月份高點的2.82港元,下跌至8月20日收盤時的2.36港元,跌幅累計達16.3%。
“殘破的江山對于誰都沒價值。”胡剛認為,黃陳之爭已兩敗俱傷。這從國美創(chuàng)下兩月來新低、被嚴重低估的股價,以及在這一事件中遭受影響的品牌聲譽就可見一斑。他認為,對于黃光裕、陳曉,以及國美管理層高管和股東而言,雙方講和將是最佳選擇。
目前,黃陳兩人及其背后聯(lián)盟之間已變成“合則兩利,斗則兩傷”的狀態(tài)。黃光?赡苁サ氖菄揽刂茩啵幢隳塬@勝,得到的將是一個殘破的國美,也會因為“24億條款”,使資金掣肘。另外,黃光裕方面,沒有穩(wěn)定的高管團隊同樣不利國美的正常運營;陳曉如果失敗,則很可能將是整個職業(yè)生命。
胡剛認為,“穩(wěn)定團隊是當前雙方壓倒一切的重要任務,一旦團隊散了,即使國美有上萬家好店,誰能把它們運營好?”胡剛說,如果雙方持續(xù)爭斗,管理人員和員工將很難在這樣一個紛擾的環(huán)境中安心工作,甚至被競爭對手挖角。
對此,胡剛設想了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他認為,雙方可以各退一步,陳曉可以去職國美董事局主席,但保留執(zhí)行董事或董事局副主席的職務。這樣,陳曉去職引發(fā)的個人擔保背后的違約責任或可避免。而作為補償,黃光?梢砸鐑r收購陳曉和貝恩手中股份。與此同時,黃光裕還應承認并保留高管行政職務和股權激勵計劃不變,這有助于團結和穩(wěn)定目前的管理層。
另有分析人士認為,黃光裕甚至可以讓陳曉繼續(xù)在管理層擔當關鍵角色,畢竟陳曉的經營能力一度得到過黃光裕的認可。但前提是,陳曉停止增發(fā),保證黃光裕的大股東權益。
“黃光裕和陳曉都是成功的企業(yè)家,一定深知其中利害。議和握手言歡并持續(xù)對公眾正面公關或可挽回公司形象和管理者名譽,這幾乎是綜合權衡后對多方來說最好的選擇。”胡剛說。
共2頁 上一頁 [1] [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侯云龍 文婧 責編:筱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