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忙于上海書展的趙武平曾兩次走進臺灣誠品書店,“誠品有很多不可替代的創(chuàng)意,除了書籍外,他們有可容納上千人的報告廳和近百張壁畫。”
“誠品和許多書店不一樣的是,他們有龐大的實業(yè)基礎,經(jīng)營的地點還同時涉及百貨業(yè)。”他說,華文地區(qū)任何同類書店都難以匹及。“誠品在2002年就曾通過民間的途徑,引入譯文出版社的圖書,隨后的8年里,譯文也是誠品的?。”在誠品,雖然沒有專門的簡體版圖書書架,但時常可見三聯(lián)書店、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這些大陸出版社的作品。王安憶、莫言、余華的作品在這里都十分暢銷,“《兄弟》曾經(jīng)連續(xù)幾個月排在銷售榜前面。” 誠品書店工作人員表示。
對于誠品的經(jīng)營模式能否在大陸立足,趙武平分析,最大挑戰(zhàn)來自于網(wǎng)絡。“除了新華書店,沒有哪一家書城能與當當網(wǎng)、卓越網(wǎng)相抗衡,誠品進入大陸勢必也面臨這樣的問題。”
在臺灣,誠品堅持的是“圖書不打折”的高端路線,這樣一來,在價格上誠品的吸引力蕩然無存。加上出于政策法規(guī),不少臺版書籍無法在大陸誠品銷售,誠品的品牌吸引力也將無法保持。“兩岸文化差異也將成為誠品在大陸開店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去年的上海書展上,臺灣出版社和圖書只有極少的數(shù)量,今年的情況也并不樂觀。“希望誠品到來后,能打開大陸與臺灣之間的圖書往來、促進雙方的文化交流。”
共2頁 上一頁 [1] [2]
來源:東方衛(wèi)報 責編:筱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