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盤剝 供商倒戈
Lyrists說:“供應商對其的抵觸一直是韓國家樂福的經(jīng)營隱患。”同樣的“天天低價”,但是韓國的本土超市易買得可謂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通過農(nóng)超對接的形式直接采購降低成本,其它的商品雖然也會向供應商或制造商收取一定的進場費等,但比家樂福低10%至30%或更低,而且不會逼迫供應商聯(lián)合商家搞捆綁式的促銷活動。
此外,家樂福對待歐美供應商與韓國供應商的區(qū)別更是激起韓國供應商的強烈不滿,因為在韓國家樂福歐美供應商或制造商免繳入場費。
Lyrists說:“家樂福強有力的‘公關’措施使韓國政府對本土供應商沒有及時采取保護措施,致使供應商只能賺取甚微薄利。甚至一些供應商因無力承擔家樂福的高額費用而出現(xiàn)負盈利或破產(chǎn),其它供應商意識到自身的危機,而終止與家樂福的合作,繼而轉(zhuǎn)投本土超市。
偏離文化 終至敗退
韓國主婦們在購物過程中很注重賣場的環(huán)境享受,她們更中意服務周到的“百貨店”式的服務。而家樂福則一直堅持大面積、大容量、凌亂式的西方“倉儲”型賣場,這顯然不符合韓國消費者的購物心理。面對競爭和壓力,韓國超市則從“細節(jié)”做起。比如,將貨架的高度降至1.6米,使消費者“觸手可及”;提高照明亮度、使商品擺放更加合理和有趣、方便等。
Lyrists告訴記者,當年在韓國家樂福工作經(jīng)常聽到消費者抱怨賣場缺少咨詢?nèi)藛T。這是因為韓國消費者在購物時更喜歡問詢賣場的工作人員。家樂福的工資也比韓國本土超市的工資低10%至20%左右,求職者更愿意考慮本土超市。這種西方式的自助服務讓韓國消費者最終遠離了家樂福。
“沒有‘購物附加值’的西方超市很難受到韓國消費者的歡迎,尤其是婦女和老人。韓國本土超市擺脫了單純的‘賣東西’方式,在超市內(nèi)設美容院、藥店、餐廳、咖啡店、服裝專賣店等更多的便利設施,來為老人和婦女提供休閑和娛樂場所。此外還提供了幼兒照看的服務,使主婦們在購物時可以不必照顧嬰幼兒而專心消費。”記者一位韓國朋友的話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
共2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筱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