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競爭十分激烈。在去年的NeurIPS大會上(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工智能大會之一),Afonja因ChowNet獲得了在Black in AI作坊上的演講機會。這次會議是人工智能在非洲的一個里程碑:自31年前此大會成立以來,2018年是其第一次接受非洲機構的研究論文在NeurIPS的主會場發(fā)表。超過8500名與會者聚集在蒙特利爾參加學術講座、與招聘人員進行交談。
要是Afjona和100多位非洲研究人員能及時辦理好簽證,她是可以親自參加此次會議而不是通過視頻。
那些不歡迎非洲研究人員參加人工智能會議的國家不久將會后悔。雖然絕大多數(shù)頂尖的人工智能基地仍在硅谷、倫敦和深圳等,但對人工智能人才的爭奪是真實存在的,世界上其他地方已經(jīng)開始注意到非洲人工智能發(fā)展的可能性。谷歌剛剛在加納的阿克拉開設了一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人工智能公司SingularityNET是頗受爭議的索菲亞機器人背后的公司之一,該公司在埃塞俄比亞設有辦事處,埃塞俄比亞是非洲受歡迎程度日漸增長的人工智能研究基地之一。大型人工智能會議“國際學習表征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的組織者去年11月表示,2020年的活動將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旨在加強與非洲各國科學家的合作。
在某種程度上,人口結構決定命運:非洲60%人口的年齡在25歲以下,越來越多的學生正在尋找計算機科學和機器學習方面的職業(yè)。大學也正努力滿足這一需求。在南非,2011年成立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CAIR)運營著一個研究網(wǎng)絡,該網(wǎng)絡在五所大學設有節(jié)點。在內(nèi)羅畢,斯特拉斯莫爾大學(Strathmore University)成立了@iLabAfrica研究中心,旨在推動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前沿研究。尼日利亞拉各斯大學(University of Lagos)最近開設了一個人工智能中心,是一個專注于深度學習和收集數(shù)據(jù)的工具。
總部位于倫敦的咨詢公司Access Partnership和比勒陀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Pretoria)的研究人員在最近發(fā)表的一篇名為《人工智能之于非洲:增長、發(fā)展和民主化的機遇》的論文中指出,人工智能將造福于多個領域,包括農(nóng)業(yè)、醫(yī)療、公共服務和金融服務。這篇論文詳細地描述了非洲作為一個整體是如何面對西方國家在人工智能方面所遇到的那些問題,比如教育系統(tǒng)需要更新他們提供的服務和道德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