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工智能和智能傳感器設備驅動的情境感知的智能家居應用,只有在芯片級技術增強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實現,這些技術增強能夠實現更長的電池壽命、更遠的通信距離、更強的智能邊緣計算、以及更高的安全等級。
本文發(fā)布于電子工程專輯,作者為Johan Pedersen;經億歐家居編輯,供業(yè)內人士參考。
無論是市場上的設備數量還是安裝設備的家庭數量,智能家居在過去十年中一直保持著持續(xù)增長。Futuresource Consulting最近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今年智能家居設備的全球零售營業(yè)收入將達到60億美元,預計到2021年營業(yè)收入將有望增至三倍。
這種快速增長與Amazon Alexa、Apple Siri和Google Home等語音助手的普及直接相關。這些語音助手采用了簡單直觀的控制設備方式,因此它們正在提高消費者對智能家居的興趣。然而它們的內置智能能力有限。
隨著智能家居產品開發(fā)的發(fā)展,工程師需要構建更加適合消費者及其生活環(huán)境的產品。為了抓住智能家居設備的新機遇,制造商既要克服復雜的技術挑戰(zhàn),又要同時考慮產品成本和上市時間。
當前,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情境感知智能家居,其應用能夠通過傳感技術檢測用戶接近度或環(huán)境因素,然后自動響應并適應家庭和環(huán)境變化。情境感知應用依賴于無線連接到系統(tǒng)中的傳感器,來收集有關家庭、居住者和其他條件的數據,然后在算法和人工智能(AI)中使用這些數據以提高用戶與設備交互的質量。這種智能數據的使用水平可以創(chuàng)建智能家居環(huán)境,允許用戶使用最少的語音命令控制周圍區(qū)域,并使得智能家居能夠更自動的調整它的設備。
新技術使用居住者出席、位置和其他環(huán)境信息(例如溫度或濕度)來提供情境豐富的應用和服務,預測用戶需求并基于狀態(tài)感知去激活照明、恒溫器和其他智能家居設備。這些由人工智能和智能傳感器設備驅動的情境感知的智能家居應用只有在芯片級技術增強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實現,這些技術增強能夠實現更長的電池壽命、更遠的通信距離、更強的智能邊緣計算、以及更高的安全等級。
新型傳感器
智能家居中的情境數據來自家庭中的設備,例如物體感應傳感器、可穿戴設備、溫度和安全傳感器、以及收集室外數據的環(huán)境傳感器。
今天的智能家居專注于控制和管理,允許用戶和房主去執(zhí)行命令來打開燈、調節(jié)溫度、看看誰在家。這些功能基于連接智能家居設備的各種無線協(xié)議,包括Wi-Fi、Bluetooth、Thread和Z-Wave。這些通信協(xié)議中的每一種都提供一組功能,而且設備制造商選擇的協(xié)議能夠影響設備在智能家居環(huán)境中的操作方式,以及智能操作的能力。
這些無線技術中的每一種都有利有弊。以下是一些潛在的限制:大多無線設備采用電池供電;通信距離短,需要擴展器;較低的處理能力以減少電池消耗。這些限制可能會阻止智能家居真正智能化。室內外的遠程設備可能無法到達,電池供電設備(例如無線傳感器)可能需要經常更換。
現在想象一下一個采用紐扣電池供電可運行10年的無線傳感器,它可以被安裝到家中的新位置,并為機器學習引擎提供傳感器數據,通過結合有關天氣、設備和時間等數據來編程和實現智能應用,該機器學習引擎能夠理解周圍環(huán)境,從而將自適應的自動化帶入家庭。這些進步能夠使房主獲得保險折扣、降低能源費用、并提高家人的安全。
例如,下一代Z-Wave 700系列芯片組將實現更多新功能:更長距離、更低的功耗以支持紐扣電池供電情況下使用壽命達十年、提升的處理能力使更快更節(jié)能的邊緣計算更加智能。
這些功能能夠為尚未實現的新型傳感器提供機會。700系列Z-Wave平臺的節(jié)能遠程無線通信將使得智能家居傳感器跳出當前的限制,使得智能家居能夠延伸到庭院和車道盡頭,并無縫覆蓋家庭中的多層建筑。該平臺極低的功耗將使得新型的小尺寸Z-Wave傳感器能夠安裝到諸如家具內等新位置。
情境感知的應用需要更高的處理能力和更多內存,以便能夠在邊緣快速處理決策及復雜的應用,在一秒鐘內完成安全融合,且無需協(xié)處理器。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智能家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