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廣告,亞馬遜是天賦派
除了作為互聯網企業(yè)自帶廣告基因之外,在一眾互聯網企業(yè)中,亞馬遜也是最有“廣告天賦”的。
首先,亞馬遜有著格外廣泛的數據收集入口。從線上的電商、流媒體到線下的實體商鋪和硬件,對于用戶的數據收集更加全面,也就可以進行更加精準的廣告推薦。例如亞馬遜的會員機制,就是一個簡潔有力的用戶分區(qū)機制。用戶愿不愿意花一點小錢提升服務質量,對于廣告主來說可以進行很多解讀,也提升了亞馬遜廣告的價值。
同樣的,廣泛的數據入口也意味著豐富的廣告形式。電商推廣、線下實體廣告位、流媒體廣告甚至未來的智能音箱廣告和火箭上的太空廣告。加上亞馬遜的電商體系可以讓廣告和支付購買融為一體,一旦全面推進廣告業(yè)務,必然會大規(guī)模增加收益。
最后亞馬遜還有一點“小確幸”,就是距離社交媒體和新聞非常遙遠。當Facebook和Twitter正在被俄羅斯僵尸賬號和政治傾向搞的焦頭爛額時,亞馬遜可以安安靜靜地賣衣服賣鞋,或許還能接受一些逃離Facebook、Twitter的客戶。
互聯網企業(yè),各有各的宿命
但有趣的一點是,在中國互聯網企業(yè)的發(fā)展上,這種對于廣告收入的極度依賴似乎減輕了許多。形成了互聯網企業(yè)的另一條故事支線。
舉例來講,同樣是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的主要收入幾乎全部依賴廣告收益。但騰訊卻有1/3的收入都在游戲板塊上。而同樣作為電商巨頭的阿里,在去年整年數據中光是天貓和淘寶的傭金就占據了收入的21.6%——要不是拆出去螞蟻金服,廣告收入的占比會進一步被沖淡。
產生這種差異,可以被歸結于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中國人口紅利帶來的“羊毛模式”。在巨大的人口基數之下,互聯網企業(yè)在賺錢這件事上會變得格外容易。網店收取一點點平臺傭金、游戲收個1元首充、跟風做直播平臺買個基本款禮物、知識付費買一門課……這些對于個人用戶微不足道的費用,乘以巨大的流量,就可以給互聯網企業(yè)帶來可觀的收入。
其次是移動支付與互聯網金融之間的關聯。由于移動支付的發(fā)展,互聯網企業(yè)關聯投資理財、消費金融也非常容易。從其中獲利,甚至只需為向現有的金融服務導流就可以。螞蟻金服的獨立和今天京東金融的日益發(fā)展,無比直白地展示出了這一板塊收入的潛力。相比之下移動支付不夠發(fā)達的海外,已經完全錯失金融板塊的收入。
這樣一來,中外互聯網企業(yè)之間又出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差異。如果說海外互聯網企業(yè)的宿命是“廣告”,那么中國互聯網企業(yè)的宿命就是“風口”。
沒辦法,因為錢實在是太好賺了,有什么可能成功的風口出現,巨頭不入局,就會有一大批小企業(yè)在資本的推助下入局,沒準一不小心成功了,就威脅到巨頭的地位。所以巨頭們往往都是被裹挾著,追逐一個又一個風口。O2O、直播、共享單車、短視頻、智能音箱……無一例外。
這么看來,中國的互聯網企業(yè)也算不上好運。不管是爭奪廣告收入的亞馬遜、Facebook、谷歌,還是枕戈待旦謹防風口的BAT,仿佛都陷入了一種惶惶不可終日的狀態(tài)。即便如此,還有諸如區(qū)塊鏈這莫名其妙出現,聲稱要推翻一切,最后又莫名其妙消失的“攪局者”。
所以,不管是亞馬遜開始賣廣告,還是BAT又去追逐哪個風口了,我們也無需鄙夷。畢竟這場牌局,人人打得都不痛快。
作者: 億歐網-腦極體 來源: 新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交通銀行信用卡互聯網轉型再出新成果 “買單寶”理財正式上線 打造互聯網領導品牌 婧麒服飾講述品牌背后的力量 互聯網公司客服多為異地外包 權限只有接電話和提交 艾瑞發(fā)布互聯網黃金行業(yè)報告 黃金錢包成行業(yè)范例 靜博士微創(chuàng)客 | 互聯網思維讓你在家躺著創(chuàng)業(yè) 搜索更多: 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