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末的杭州,被“腌”成了桂花味。
住在杭州賞桂勝地滿覺隴的村民吳阿姨,最早嗅到了這股秋味的到來。每年此時,她整個家被桂花的天然香味籠罩,人們趨之若鶩,來這里“淋”一場桂花雨。
據(jù)《錢江晚報》,近期去滿覺隴賞桂的游客將附近的多條馬路逼成了地圖上的深紅色,有姑娘為了錯峰更是凌晨前往。
賞桂路上,幾乎每位游客的手中都揣著含有“桂花”元素的產(chǎn)品,大到一罐桂花龍井茶葉、一碗桂花蓮子羹、一塊桂花糕、一盒桂花糖,小到隨風(fēng)四散的桂花花瓣。
圍繞桂花,有店家做出了網(wǎng)紅產(chǎn)品,如網(wǎng)紅店“山舍”將桂花拿鐵和桂花蛋糕做成招牌,成為了年輕人在當(dāng)?shù)卮蚩ǖ牡谝徽尽?/p>
桂花,不僅將滿覺隴這一城中村扶成網(wǎng)紅,更在這兩年拿下“秋季嗅覺頂流”的稱號,成為大批新消費品牌研發(fā)新品的元素,其中不乏像野獸派、觀夏、manner、喜茶等活躍在年輕人社交圈的品牌。
在神話故事里,嫦娥的月宮就種著桂花樹,這讓桂花既沾上了“仙氣”,又特別“接地氣”,與老百姓的生活頗為貼近。更重要的是,在新消費時代,香氛香薰品牌們正在利用桂花帶來的嗅覺經(jīng)濟潛移默化地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咖啡、新茶飲品牌們,則依靠桂花加持,用嗅覺和味覺體驗抓住消費者的情緒。
01 全年綻放20天“精桂”
憑借千年積攢的香氣和人氣,在1983年的投票中,桂花打敗了荷花、桃花,成為杭州“市花”。
對杭州人來說,賞桂是需要儀式感的。盡管杭城四處可見桂花,滿覺隴依然無可取代。身居在滿覺隴的村民會自信地告訴游客:“我們這里的桂花是開得最好的。”
見到吳阿姨那天,她正站在自家院子門口的桂花樹下摘花,不一會兒竹篩子里就鋪上了厚厚的一層。她抖了抖掉落在身上的桂花說:“衣服上不要沾到桂花,桂花漬難洗。”
吳阿姨今年72歲,祖輩都是滿覺隴的村民。村里吳姓居多,每年到了摘桂花的日子,“勞動力”們聚集在一起,“吳阿姨”們都成了“采花女”。
當(dāng)下,是杭州滿覺隴村第二波桂花盛開的日子,“今年比往年開得晚,第一波早桂在9月24日開過。”
吳阿姨與桂花相伴一生。年輕的時候,村里組織了一支龐大的生產(chǎn)隊,桂花盛開季時,家里勞動力全部出門加入打桂花的隊伍。當(dāng)年,她們一行人會在清晨4點多出門打花,日出之前沾染露水的桂花既好打落,又不容易氧化。吳阿姨說,村里人基本都會爬樹,也會直接上樹手工摘花。
“老話說,好花不常開,桂花珍貴,花期很短,開花就在一個禮拜間,過后就慢慢謝了。”她說,桂花在一年內(nèi)的平均“在線時長”不超過20天。
打下的桂花經(jīng)過篩選后,被制作成糖桂花、桂花蜜藕、桂花酒釀、桂花茶、桂花糕等。在梁實秋的《雅舍談吃》里提到,每至桂花時節(jié),徐志摩都會專程去到西湖邊賞桂,并吃一碗季節(jié)限定的桂花栗子羹。在滿覺隴村,村民將這些桂花制品做成手信,游客凡到訪,必帶走一抹幽香。
除了自產(chǎn)自銷做成食品,這些桂花后來也經(jīng)由附近的加工廠加工后進入更大的市場。
02 嗅覺生意加速“中國香”
自帶濃烈而有甜味的香氣,讓桂花在這幾年成為不少香水香氛品牌偏愛的元素。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guān)注公號:redshcom 關(guān)注更多: 茶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