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加法”?
雖然起初打出的旗號是“28分鐘送藥上門”,但有工業(yè)品種資源為依托的叮當快藥,當然不會滿足于做O2O的配送業(yè)務,恰恰相反,以此為核心不斷做“加法”,為平臺增值,如其業(yè)務范圍從藥品的配送逐漸升級到“醫(yī)+檢+藥”。
仁和意識到,如果只是單純做線上或線下,機會都不大,因為網上被大流量入口占據,網下有45萬家實體藥店,只有以消費者為中心,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通過自營模式把各種資源“串”起來,精準把握用戶需求,形成自己的服務和配送標準,才是叮當快藥的價值所在。那么,該如何做“加法”呢?
以往一些做O2O配送業(yè)務失利是因為成本支出大于收入,換句話說就是業(yè)務量不夠,而叮當快藥正是拿這塊“短板”作為突破口。承諾“28分鐘送藥上門”是出人意料的一招,不少人懷疑叮當快藥是否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結果叮當快藥以實際行動證明言出必行,藉此擴大了影響力和樹立了口碑。
即使網上購藥的客流不斷增加,作為藥店最重要的客戶群——中老年人仍習慣于到藥店購藥,因此O2O在現階段大面積推廣并不現實,既需要有網上購藥需求的新客戶群體,也需要適合培育這個群體的環(huán)境與土壤。
叮當快藥線下門店
2015年上線后,叮當快藥在2016年向自營化轉型,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一直深耕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鄭州六座城市。北、上、廣、深是一線大城市,而準一線城市的成都和鄭州的經濟增長也被普遍看好,如近幾年鄭州成為全國房價上漲最猛、流入人口增加最快的城市之一。作為連接消費者體驗“窗口”的叮當智慧藥房,在六個城市開出了近200家門店,2018年上半年在全國新增門店60家,光北京一個城市就新增了18家,覆蓋北京的門頭溝、昌平沙河、朝陽豆各莊等地區(qū)。
經過4年的積累,進入到2019年,叮當快藥智慧藥房推出“百城千店”計劃——用3年時間在300多座城市開辦超過2000家的門店。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叮當快藥在原來只開直營的方式上做了三種“加法”:跟原有的地級市藥房進行深度合作,形成緊密型連鎖合作制;控股或參股;吸收加盟店。
除了在渠道上做“加法”,叮當快藥還在資源上做“加法”,包括爭取到同道共贏資本的3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和軟銀中國的數億元戰(zhàn)略投資,在原來“28分鐘送藥上門”的基礎上增加了“快醫(yī)”業(yè)務,與華潤醫(yī)藥商業(yè)系內公司結為戰(zhàn)略合作伙伴,未來將自建醫(yī)生團隊等等。
叮當快藥認為,在大數據和技術的支撐下,已經找到了一條行之有效且可復制的醫(yī)藥新零售發(fā)展模式。但市場經常變化,受政策影響更大的藥品零售市場更是如此,無論“取經”與否,最終的勝負都取決于各自的“術”,還有堅定的目標和信心。
醫(yī)藥電商針對傳統藥店的不足,主要滿足客戶急需、隱私、送藥上門、24小時等購藥需求,而在目前這一群體還未成為主流。如何在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發(fā)展道路上補自己所短,揚自己所長,這是一個需要予以重視的重要課題。
來源: C藥房-陳愛軍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叮當快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