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賣貨這件事
在加入阿里之前,銀泰也和許多實體零售一樣,嘗試過一系列“自救”。早在2011年前后,銀泰就意識到,整個百貨行業(yè)出問題了,在那一年前后,收購兼并的消息不絕于耳。
從2011年開始,百貨行業(yè)的同店銷售數(shù)據(jù)就呈現(xiàn)不斷下滑的趨勢,銀泰也沒能幸免。2012年,銀泰的同店銷售增長率從前一年的23.1%大幅下降至9.1%,到2014年,還一度出現(xiàn)了負增長。
整個行業(yè)的冬天還在持續(xù),來自《聯(lián)商網》的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重點城市知名百貨店關停55家。連續(xù)6年的關店潮,日本百貨公司敗走,港臺系逐漸淡出,國營百貨公司式微。國外百貨公司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數(shù)據(jù)顯示,近年來美國共計關停百貨商場800多家,坪效較10年前暴跌24%。
對于這一行業(yè)現(xiàn)狀,陳曉東曾預言,在傳統(tǒng)百貨邏輯下,衰退不是周期性的,而是永久性的。“消費者主權的時代里,思路不改的百貨公司將不再入圍牌桌。”
一邊傳統(tǒng)百貨冷清的門可羅雀,另一邊購物中心卻人山人海,業(yè)內一度有購物中心將替代百貨公司的悲觀聲音。在2012年前后,銀泰百貨也明顯加快了購物中心的擴張速度,并開始逐漸想要摘掉“百貨”這個屬于80、90年代的陳舊名字。
2013年從“銀泰百貨”更名為“銀泰商業(yè)”是一個標志性事件,在銀泰改名的前一個月,蘇寧也高調更名為蘇寧云商,這兩起改名事件在當年被視作實體零售奮起自救的兩面旗幟。
不過有趣的是,2018年年初,蘇寧再次改名,從“蘇寧云商”變成了“蘇寧易購”,而銀泰的購物中心“銀泰城”也開始一家家的悄然改名“銀泰百貨”。
對于改名的原因,蘇寧的理由是:公司從事零售業(yè)務,“蘇寧易購”這個名字更能突出零售本身,而銀泰的原因也是一致的,那就是回歸零售。
陳曉東此前曾有過一個有趣的說法,“傳統(tǒng)企業(yè)們原來都沒有‘型’,你轉什么型”。
在他看來,過去很多零售行業(yè)都是在用地產的思維去做零售,既不接客也不碰貨,偏離零售的本質,才在增長放緩之下逐漸暴露出問題。
而用別人的方法,是永遠超不過別人的,這是銀泰在過去幾年的另一個頓悟。“百貨店生意不好,然后大家開始改。為什么購物中心這么好?人家有很好的共享空間,那我們就把自己的樓板打掉,做一個中廳。然后說人家有餐飲客流好,我們也弄一個餐飲,這完全是本末倒置。”
對于購物中心會替代百貨的說法,陳曉東并不認同,他認為,百貨與購物中心之間,并不是BB機和手機的這種代際關系,而是以不同方式服務目標消費者的兩種商業(yè)形態(tài)。
未來不是把百貨購物中心化,或是把購物中心百貨化,而是讓百貨做的更百貨,購物中心做的更購物中心。所以,銀泰百貨要做的是升級,而非轉型。
客流量下降不是原因,而是結果,下降背后是提供給消費者的商品不對路、線上線下不同價、各種各樣的不便利,而這背后關乎對人貨場的數(shù)字化升級。
在“場”的數(shù)字化方面,銀泰試圖將消費者在場內的行為都遷移到APP上,在APP上實現(xiàn)商場運營、會員運營、全域賣貨等。舉例來說,商場內所有的營銷信息都通過線上手機APP觸達顧客,顧客還可以用APP找車位、進行問詢,保存電子小票,開電子發(fā)票和停車券等。
此外,銀泰還對一些非坪效區(qū)域進行了升級,來提升用戶體驗,比如擺上沙發(fā)、嬰兒床、熱水器、自動販賣機的智慧母嬰室;擺上自動販賣機和虛擬試妝鏡的智能女士洗手間。
在提升體驗之外,人貨匹配也很重要,要想做好一個零售商,就不能再像過去一樣把海量商品無差別堆積在消費者面前,而是把合適的商品匹配給合適的消費者,這背后不僅是把人和貨搬到線上,還關乎整個供應鏈的變革。
過去,百貨行業(yè)基本都是靠收租為生,不碰貨也不接客,久而久之就喪失了運營商品和顧客的能力,一邊越來越跟不上消費變化,另一邊對品牌商的把控力越來越弱,這讓百貨行業(yè)日益走入困境。
同時,渠道成本過高,供應鏈效率低下是線下零售普遍存在的問題,從品牌商到批發(fā)商到層層代理商,過長的鏈條大大提升了商品流通的成本,也直接造成線下價格高于線上的情況。
為了解決線下比線上貴的問題,銀泰從3年前開始試水線上線下商品同時同款同價,當消費者發(fā)現(xiàn)線下商品價高可以憑截圖來索賠差價。但這種自掏腰包補貼的方法終歸不是長久之計,只有改變商場與品牌商間的博弈關系,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線上線下不同價以及貨的數(shù)字化難題。
去年8月銀泰推出中國百貨業(yè)第一個付費會員體系,嘗試去改變與供應商的零和關系,也就是向供應商免收或少收租金以此來換取讓利給消費者,有點類似與Costco的模式。
不過陳曉東也坦言,這項嘗試目前來看確實很顛覆,能否走通還未可知,但改變原來的供應商關系是必然方向,“我們現(xiàn)在提倡雙乙方的關系,就是說我和供應商都是乙方,來共同服務于消費者,這樣效率才會提上去。”
供應鏈的優(yōu)化事無巨細、沒有盡頭,提升代理商層級、跟供應商轉變結算模式、和供應商物流體系的打通??還有很多繁瑣的改造工作等著銀泰去做,而這項浩大的工程除了需要銀泰個人的努力外,還要仰賴整個零售行業(yè)的轉變與升級。
作者: 謝康玉 來源: 鈦媒體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銀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