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yè)趨勢頻道  您所在的位置:紅商網(wǎng) >> 商業(yè)趨勢 >> 行業(yè)態(tài)勢 >> 正文
從售賣場所到文化空間 實體書店還有何想象空間?

  2004至2014年的10年間,伴隨著網(wǎng)絡購書的興起,低價、便捷的購書模式迅速取代了過去傳統(tǒng)的書店購書,實體書店開始大規(guī)模倒閉。然而,近兩年,實體書店卻有了新的變化。據(jù)統(tǒng)計,2015年我國實體書店銷售額達到了111.7億美元,比2014年增長了2.5%,而這也是實體書店銷售額在過去8年間的首次增長。

  可見,低價、便捷的電子書并沒有完全顛覆紙質書,而這也為今天實體書店的轉型與發(fā)展提供了空間和契機。

  一、書店:從售賣場所到文化空間

  實體書店最早始于漢代,那時“書店”統(tǒng)稱為“書肆”,僅僅是圖書的交易場所;到了宋朝,“書坊”取代“書肆”,除了賣書還充當出版社的功能;直至清朝,書店才廣泛流行開來。如今我們看到的絕大多數(shù)書店,基本上都是“跨界書店”,如:誠品、西西弗、貓的天空之城等。而所謂的“跨界書店”,其實就是在商業(yè)客群不斷細分的大背景下衍生出的一種具有復合功能的書店新模式。它集合了圖書售賣、茶藝咖啡、服飾、畫廊、手作、插花等生活美學元素,不僅能夠滿足人們多樣化的精神層面需求,也是城市和商業(yè)的文化空間。

  目前,跨界書店多以品牌連鎖的形式(常見的如:方所、言幾又、誠品、西西弗等)存在于一、二線城市的各個商業(yè)空間中,據(jù)RET睿意德中國商業(yè)地產(chǎn)研究中心數(shù)據(jù)顯示,品牌跨界書店多集中于一線及二線省會城市等人口密度較高、文化底蘊深厚、綜合實力較強的城市中。而隨著體驗式商業(yè)的興起,跨界書店往往成為購物中心、綜合體等商業(yè)項目的座上賓,這是因為跨界書店不僅能增強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更能通過舉行各種文化活動成為商業(yè)項目的客流發(fā)動機。據(jù)RET睿意德統(tǒng)計,56%的跨界書店選址于購物中;而26%的跨界書店選擇開在人流密集的街鋪/步行街。

  眾所周知,在“顧客體驗”當?shù)赖慕裉,書遠遠不止于商品,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體驗。實體書店也在經(jīng)歷了一段時間的消沉后,因為無可替代的“體驗感”強勢回歸,并且隨著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而不斷升級換代——形成品牌連鎖規(guī)模,并逐漸從簡單的圖書售賣場所到多重體驗的區(qū)域標志性文化空間。

  二、沈陽:從文化沙地到文化復興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2014年沈陽實體書店從近3000家銳減至700余家;然而也是從2014年開始,氧氣書吧、大象生活書店、路可書店等一批跨界書店進入沈陽,吸引了大批“文青”的關注,并逐漸成為他們日常文化生活、休閑娛樂的重要聚集地。由此可見,受眾并非對實體書店不感冒,而是傳統(tǒng)實體書店無論是從閱讀環(huán)境、文化氛圍以及陳列布局都已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難以滿足消費者對于新事物的好奇、美好體驗的追求。

  近兩年,跨界書店在沈陽的開設讓這片以重工業(yè)為發(fā)展基調、相對缺乏文化色彩的黑土地逐漸實現(xiàn)文化的復興。目前,沈陽開設的跨界書店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連鎖品牌店

  目前,僅有西西弗、貓的天空之城兩大跨界書店連鎖品牌進入沈陽。其中,西西弗在沈陽的三家書店,分別選址于鐵西萬象匯、華潤萬象城、中街皇城恒隆廣場;貓的天空之城唯一的一家店選址于萬象匯。而與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以及成都、武漢等文化氛圍濃厚的二線城市相比,沈陽的跨界書店無論是在品牌上還是在店鋪數(shù)量上都還需進一步提升。

  2.小眾獨立店

  盡管,沈陽連鎖品牌類的跨界書店在現(xiàn)階段相對較少,但沈陽卻從不缺乏小眾的獨立書店,如:吶喊書店、氧氣書吧、失敗書店、光陰的故事概念書店、大象生活書店、路可書店……其中,吶喊書店早在2009年就已開業(yè),當時書店純粹是為賣書服務,而在經(jīng)歷連續(xù)5年的虧損后,吶喊書店也開始嘗試跨界。

  3.線上轉型線下

  去年底,在線圖書網(wǎng)站當當商城的實體店在沈陽大悅城開業(yè),涵蓋特色餐飲、藝術空間、創(chuàng)意家居、創(chuàng)新科技等業(yè)態(tài),旨在通過閱讀與藝術的碰撞,為消費者提供豐富多樣的閱讀體驗。而線上書店擁抱線下之舉也意味著,其已意識到實體書店擁有無可替代的“體驗感”,想通過轉型線下獲取更多的消費者。

  4.傳統(tǒng)書店轉型

  除了線上書店轉型線下外,以新華書店、北方圖書城為代表的傳統(tǒng)書店也開始積極向跨界書店進行轉型的嘗試。例如:歌德書店、北方新生活(地王店)就是北方圖書城的轉型代表作,通過增設文創(chuàng)商品、咖啡簡餐、舉辦文化活動、陳列設計等吸引消費者,增強文化體驗。而作為全國店鋪數(shù)量最多的新華書店,這幾年也逐漸走上了轉型之路。位于馬路灣的新華書店已經(jīng)改名成“零點書店”,以書店博物館為概念,每天營業(yè)至零點;中街的新華書店在經(jīng)歷第9次改造后,不僅名字改成了“中街書店”,就連店內的陳設也變的更典雅、有溫度。

  綜合以上來看,未來,沈陽或將會迎來更多的跨界書店,他們以附屬混搭產(chǎn)品為盈利,通過舉辦沙龍、讀書分享會為大眾營造良好感受,從而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文化休閑領地。而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對實體書店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越來越精細,實體書店也會為迎合這些需求而再次升級和迭代。

2頁 [1] [2] 下一頁 

亞馬遜實體書店:線下店要逆“長尾理論”

“誠品模式”,實體書店的“救命稻草”?

中國實體書店轉型:復合型書店會否成為新方向?

實體書店靠什么在購物中心活下去?

實體書店衰落不該是不讀書的理由

搜索更多: 實體書店

東治書院2024級易學文士班(第二屆)報名者必讀
『獨賈參考』:獨特視角,洞悉商業(yè)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雜花土蜂蜜,愛家人,送親友,助養(yǎng)生
關注『書仙笙』:結茅深山讀仙經(jīng),擅闖人間迷煙火。
研究報告、榜單收錄、高管收錄、品牌收錄、企業(yè)通稿、行業(yè)會務
★★★你有買點,我有流量,勢必點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