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乘坐Uber邊買零食,這是一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在做的生意。
紐約初創(chuàng)公司Cargo開始了一種新的商業(yè)模式,在Uber司機的車里開便利店。他們說服司機在駕駛座旁邊放置一個小盒子,通常這是放置水杯等雜物的地方。盒子中有各種小商品,比如口香糖、能量棒、衛(wèi)生棉條、安全套……
這些商品為乘客提供,和Uber本身的支付體系也沒什么關系。在Cargo的移動頁面輸入代碼并支付后就可以取走商品了,并不需要下載應用。

商品大多在1-2美元,也有部分是免費。但不管乘客有沒有付錢,司機都會收到一部分錢。并且乘客也可以用Cargo來給司機小費。
這么做是因為,Cargo并不需要賣小東西來維持收入,實際上他們的主業(yè)是和品牌方合作,在Uber車內推廣他們的產品——這相當于另一種廣告,只不過從后座的顯示屏幕換成了裝滿實物的小盒子。
Cargo2016年成立,此前在美國數(shù)個州測試服務,現(xiàn)在他們準備把這項服務推向全國。據Cargo官方的說法,這種商業(yè)模式能為司機帶來更多的收入,平均每個月每位司機會多得到100- 300美元。
不管這個數(shù)字是不是過于理想,但Uber司機缺錢倒是事實,矛盾也從未間斷。除了抱怨達不到宣傳中的收入水平,司機也在迷惑自己和平臺到底是什么關系——否認雇傭關系 Uber會節(jié)省一大筆用人成本,不必為司機代扣繳納稅款,也不必承擔社會保障金。
Cargo并不只針對Uber司機投放商品盒子,Lyft等平臺上的司機都可以在車里安裝。但Cargo表示更愿意和Uber司機合作,如果司機同時用多個平臺開車,那么也只能得到一個箱子。
。▉碓矗汉闷嫘娜請 作者:周韶宏)
居然之家也來跨界無人便利店?聽聽負責人怎么說 6月超市10大熱點事件:永輝試水便利店 歐尚高層換血 無人便利店躥紅 七張圖告訴你市場有多大 中國消費者血拼進口商品 便利店渠道異軍突起 多家子公司虧損 健之佳“藥店+便利店”混搭模式存風險 搜索更多: 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