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補也不是萬能的
盡管如此,但像未來匯這樣敢對快時尚品牌說不的購物中心并不多。
北京綠地京城商業(yè)管理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王智明最近在為房山綠地繽紛城奔波忙碌,該項目將于本月對外營業(yè)。其中,商業(yè)面積為8萬平方米,希望能打造成集購物、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家庭生活型購物中心。
房山綠地繽紛城的前期計劃是準備引入H&M、優(yōu)衣庫等快時尚品牌,但眼下開業(yè)在即,引入快時尚品牌的計劃已經(jīng)泡湯了。
“考慮到快時尚品牌能夠帶來人氣,我們一直很愿意引進。”王智明如是說。但現(xiàn)實卻只能讓王智明失望。王智明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優(yōu)衣庫方面雖然有去郊區(qū)開店的計劃,但被房山本地零售龍頭華冠捷足先登了。而H&M等雖然綠地給予了不錯的條件,但對方都不太愿意去房山開店,因此沒有談成。
而在當前零售業(yè)調整收縮的大背景下,想要對快時尚品牌說不,實際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比起其他品牌,快時尚品牌的聚客能力還是很強的。
哥倫布商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掌舵者孫旭東表示,“雖然蘇州項目快時尚品牌H&M和C&A占的面積只有3000平方米,但是貢獻的客流卻高達10%。”
據(jù)孫旭東介紹,目前蘇州繁花中心每天的客流有5萬人次左右,周末的客流能夠在此基礎上增加30%至40%。其中,由于快時尚品牌的影響力很大,有1/10的客流是靠快時尚品牌吸引過來的。
對于一個面積達11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面積占比不到3%的快時尚品牌能夠貢獻10%的客流,足以說明快時尚品牌在購物中心眼中的聚客利器的地位。
業(yè)內人士認為,現(xiàn)在說哪個購物中心不想招快時尚品牌,那是假話。但只靠貼補,快時尚品牌也不一定會選擇那個項目,畢竟快時尚品牌也有自己的開店計劃。一個可以作為參考的例子是,新光天地6年前剛開業(yè)時,曾給LV預留了一個非常好的位置,還貼補了不少裝修費,但是最后LV并沒有入駐。去年LV終于進駐新光天地了,沒有給予大力度裝修補貼,位置還比先進駐的CUCCI差很多。
孫旭東坦言,對于快時尚品牌而言,不是說購物中心能夠給予裝修補貼就一定會過去開店,對方也有前期的考核標準,看看是否值得開。畢竟,在開業(yè)成本上快時尚品牌是占大頭的。
羅綺華分析認為,快時尚品牌開店是要擔風險的。實際上,快時尚品牌并不特別看重會不會給予裝修補貼。他們比較在乎的是項目本身好不好、團隊的運營能力怎么樣以及入駐后店鋪能不能實現(xiàn)盈利,這些因素才是他們決定是否開店的關鍵。因為快時尚品牌一旦決定開店,會增加很多成本,包括庫存、人力等,而一旦銷售跟不上,就極有可能使全部投入打了水漂。
博弈尚缺少市場規(guī)則
其實,購物中心招快時尚品牌不僅需要前期給予裝修補貼,后期的租金貢獻度也比較低,為此出于聚客層面考慮,在引入快時尚品牌時,購物中心與對方的談判,其實是一個博弈的過程。
李綱透露,雖然此前首地大峽谷沒有為招GAP給予裝修補貼,但實際上相較于綾致時裝旗下的幾個品牌,GAP的租金貢獻力度要低1/3。這是因為當時GAP比較符合首地大峽谷的定位,既有形象又能賺錢,還能攢人氣。
“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摒棄了收租金的做法,對于快時尚品牌,我們改為采用經(jīng)營扣點的模式,按月抽取6至7個點。”孫旭東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在羅綺華看來,不能將快時尚品牌的強勢,歸結為快時尚自身的原因。實際上,這是雙方博弈的一個過程,取決于項目是否有優(yōu)勢、有沒有聚客能力、位置是不是夠好等。
目前,也并不是對所有的購物中心,快時尚品牌都要求對方必須給予裝修補貼。如果購物中心需要快時尚品牌這個“門頭神”、需要這個聚客利器,那放寬招商條件是必然的。因為目前看來,快時尚品牌對很多購物中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羅綺華這樣分析。
“當前,很多購物中心都開始向郊區(qū)或者二三線城市下沉,如果覆蓋的人口足夠多,并且高端消費者足夠多,引入快時尚品牌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快時尚品牌的價格很多人都能消費得起,確實能夠給項目帶來客流。”羅綺華進一步表示。
但對于一些成熟的購物中心,聚客能力本身就非常強,地理位置也非常有優(yōu)勢,又符合快時尚品牌的開店需求,其實購物中心不給予裝修補貼,對方也非常愿意進駐。羅綺華表示。
據(jù)王智明觀察,對奢侈品牌購物中心已經(jīng)有一套很成熟的招商標準,而對于快時尚品牌,該不該引入,需不需要給予裝修補貼,需要給予多大的裝修補貼,這都要根據(jù)商業(yè)項目的地理位置、成熟度以及自身的需求去判斷。
事實上,品牌商與購物中心之間,誰應該強誰又應該弱,這是由供需關系來決定的。據(jù)王智明介紹,目前快時尚也不只有服裝品牌,就連最近幾年剛紅火起來的外婆家、綠茶等快時尚餐飲品牌也可以包括其中。由于近年商業(yè)地產發(fā)展較快,對品牌商的需求越來越大,這也促使快時尚品牌開始提出一些更加苛刻的進駐條件。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購物中心需要快時尚服裝或餐飲品牌,就必須進行談判,去相互博弈。反之,如果一個購物中心的商業(yè)氛圍已經(jīng)很濃厚,不需要靠這些快時尚品牌去拉動,快時尚品牌也會主動降低身價去進駐,更別提還要什么條件了。”王智明坦言。
在羅綺華看來,購物中心在與商戶談入駐時,應該量力而行。要看自身是不是需要這個品牌,不能因為是個品牌都給予裝修補貼。畢竟建設一個購物中心,前期是需要很多資金投入的,如果項目完成后,沒有辦法及時回籠資金,將會影響到地產公司的現(xiàn)金流。(中國商網(wǎng))
共2頁 上一頁 [1] [2]
美國快時尚J.Crew一季度凈虧損為800萬美元
跌入下行板塊 快時尚的“歡樂頌”到底還能唱多久?
LVMH首次合作快時尚 KENZO成為H&M新亮點
快時尚品牌遭遇巨變:優(yōu)衣庫跌落神壇 H&M不斷狂打折
招商寶典:除了ZARA、優(yōu)衣庫 這些快時尚品牌更有潛力
搜索更多: 快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