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全球價差拉平價 差紅利消失
盡管奢侈品電商最近集體走出寒冬,但此前行業(yè)依賴的“全球價格差”紅利正在消失。
奢侈品電商的貨源主要三個渠道:代購(個人買手、貿易公司)、品牌直接授權、代理商“竄貨”至線上。后兩種渠道,因為拿貨的難度大,只占據(jù)極小部分貨源。
類似香奈兒、GUCCI、愛馬仕等頂級奢侈品品牌,品牌方管理嚴格,只通過全球直營店一種途徑銷售,因此電商拿到品牌授權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網上正品基本來自買手代購和貿易公司,電商從中賺取全球價格差。
這個市場有多賺錢?同一款香奈兒手袋,往往在中國比在法國貴40%。隨著歐元貶值,價格鴻溝還在加深。
“2014年2月份,我?guī)е鴥蓚人做淘寶店,月交易額都能過兩百萬。” 甘小明2013年從寺庫離職,建立了奢集網,在行業(yè)普遍唱衰之下自立門戶,甘小明給出的理由只有一個“土豪很多,賺錢很快”。
孫亞菲也闡述了這其中的巨大利潤,“依靠代購賺價差,我們在2009年創(chuàng)業(yè)第一年就賣了幾百萬,賺了一百多萬。”
但奢侈品的價格差紅利正在逐漸消失。今年3月,香奈兒調整全球定價策略:歐洲價格上漲20%,中國價格下降20%,將全球價格差控制在5%以內。
以香奈兒經典款2.55手袋為例,中國內地售價將從42500元降至33200元,歐洲售價則將從3550歐元升至4260歐元。兩地的價差從以前的近40%縮小到了5%左右。
緊跟香奈兒,GUCCI等品牌跟進調價。
分析認為,此輪頂級奢侈品品牌調價主要出于兩個目的:其一,改變中國大陸價格高企的現(xiàn)狀,將消費留在本土。其二,抑制海外代購市場對于品牌形象的影響。奢侈品全球價格差距的縮小是大勢所趨。
“未來3-5年以后,奢侈品電商基于價差的紅利會消失”,孫亞菲如此說道。
奢侈品電商何去何從?
依靠全球價差起家的奢侈品電商正面臨轉型的壓力。
第五大道將重點放在與品牌方的合作;寺庫方向高端消費品服務平臺轉型;剛剛起步的奢集網則意在向價格更低的“輕奢”品類進行擴展。
在孫亞菲看來,“只有與品牌方進行深度合作,才會有未來。”據(jù)悉,下半年第五大道將圍繞品牌方進行“大動作”。
但與品牌方直接合作,則意味著價格與線下基本持平,喪失電商的價格優(yōu)勢。對此,孫亞菲解釋道:“其一,網上售價會是實體店的9折,還有一定的價格吸引力。其二,實體店無法到達的二三線城市消費潛力巨大。”據(jù)悉,第五大道第一個大單便是來自浙江某縣級市的買家,購入一塊價值30萬的腕表,交易之前買家甚至沒有進行提前咨詢,直接下單。
品牌授權的價值在魅力惠身上得到體現(xiàn)。今年7月魅力惠被阿里以近億美金收購,電商分析師李成棟認為,品牌授權是阿里最看重魅力惠的地方,“阿里巴巴因為假貨問題在國外頻遭律所投訴,這時候需要正品授權來做保障,而魅力惠手握2000多個品牌授權,這個收購的意義也就凸顯出來了。”
相比較而言,傳即將上市的寺庫網采用了一條“野心”更大的路子:高端用戶關注的服務都會涉足。
寺庫網的轉型邏輯在于,先用高端奢侈品聚集高端用戶,再圍繞這群用戶開展高端服務。據(jù)悉,其線上品類從腕表、包袋、首飾擴展到豪車、飛機、私人醫(yī)生、頂級酒店套房等。
寺庫網CEO李日學甚至并不認為寺庫是一家奢侈品電商,“在未來,它更傾向成為一個服務屬性的公司,而非一家零售企業(yè)”。
還處于初創(chuàng)階段的奢集網,對未來做太多設想,“創(chuàng)業(yè)最重要的是讓自己活下去”,甘小明如此說道。
(來源:鳳凰科技) 共2頁 上一頁 [1] [2] 國內奢侈品電商尋路:核心點是品牌文化和忠誠度 資本燒熱奢侈品電商 留給第三方奢侈品電商多大空間 兩大奢侈品電商Yoox與Net-A-Porter十月將完成合并 奢侈品電商依靠差價紅利發(fā)展 未來將會何去何從? 未來奢侈品電商4大趨勢 搜索更多: 奢侈品電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