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難吸引年輕客群
一般超市面向大眾消費,只注重性價比,品牌方面仍有欠缺。以服裝為例,超市主打一些9.9元、19.9元的產品,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低價的印象,更有甚者,有些超市經常被工商等部門查出售賣假品牌。這也導致了真正的品牌商品不愿意降低身價進超市。另外,服裝產品對面積有更大的要求,需要更大的空間陳列,以及配備試衣間,甚至在每件衣服上都要裝上磁條,這部分投入成本相對于服裝在超市品類中的占比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
據某超市開發(fā)部負責人介紹,品牌服裝由于價格高不敢進貨,低成本的廉價服裝又常會造成號不全和亂號的情況。超市也考慮過撤除服裝區(qū),但一些內褲襪子之類的服裝類商品賣得還不錯,做與不做都很為難。一些超市銷售人員表示,雖然超市里銷售的服裝基本涵蓋了各個年齡層的消費者,但其實只有中老年服裝的銷售情況還算不錯。多數消費者表示對超市的衣服“不感冒”,認為超市的衣服雖然相比專賣店或百貨商場的衣服便宜,但樣式較為“老土”。
盡管處境尷尬,但幾乎每個大型超市都設立專門的服裝區(qū)域,“大型超市要保證經營貨品的多元化,超市的人氣、人流能帶來更多的商機,大家都在各個領域尋求利潤增長點”。一位本土超市負責人稱,現在還處于市場培育階段。有零售專家建議,超市可以將服裝區(qū)域承包給專業(yè)服裝運營商來做,或者定位在“品牌特賣”,與各大鞋服品牌形成合作關系,保證貨源,既能以品牌吸引消費者,同時,折扣低價也符合超市的大眾定位。 (北京商報 記者 邵藍潔/文并攝) 共2頁 上一頁 [1] [2] 超市轉型三大推手 美國全食食品超市遭80萬美元罰款 麥德龍出售土耳其超市Real 專注德國業(yè)務 百全超市在多地水土不服 江西41家店全“熄火” 百貨、休閑服裝、家電連鎖成超市轉型三大推手 搜索更多: 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