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yè)倒逼轉型
2012年以來,大型超市流年不利、關店頻頻。據中國連鎖經營協(xié)會對典型企業(yè)的調查統(tǒng)計,2013年三季度,大型超市企業(yè)銷售同比增長僅7.8%,低于超市、便利店、專賣店同期同比增幅;大型超市的毛利率也由2012年三季度的17.3%下降到15.5%,是各個零售業(yè)態(tài)同比下降幅度最大的。
與此對應的是,各大超市放慢了擴張的步伐,甚至開始關店。從去年開始,沃爾瑪在國內刮起關店風潮,一些盈利不佳、欠缺市場競爭力的門店被果斷關掉,但山姆會員商店被視為新的增長引擎。沃爾瑪新任CEO柯俊賢表示,“未來三年以及更長遠的時間,我們會加大山姆會員店的發(fā)展力度”。在零售業(yè)內人士看來,相對更高端的產品、更為齊全的品類,可以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購物,這些都是未來幾年內超市的發(fā)展趨勢。
仍難吸引年輕客群
一般超市面向大眾消費,只注重性價比,品牌方面仍有欠缺。以服裝為例,超市主打一些9.9元、19.9元的產品,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低價的印象,更有甚者,有些超市經常被工商等部門查出售賣假品牌。這也導致了真正的品牌商品不愿意降低身價進超市。另外,服裝產品對面積有更大的要求,需要更大的空間陳列,以及配備試衣間,甚至在每件衣服上都要裝上磁條,這部分投入成本相對于服裝在超市品類中的占比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
據某超市開發(fā)部負責人介紹,品牌服裝由于價格高不敢進貨,低成本的廉價服裝又常會造成號不全和亂號的情況。超市也考慮過撤除服裝區(qū),但一些內褲襪子之類的服裝類商品賣得還不錯,做與不做都很為難。一些超市銷售人員表示,雖然超市里銷售的服裝基本涵蓋了各個年齡層的消費者,但其實只有中老年服裝的銷售情況還算不錯。多數消費者表示對超市的衣服“不感冒”,認為超市的衣服雖然相比專賣店或百貨商場的衣服便宜,但樣式較為“老土”。
盡管處境尷尬,但幾乎每個大型超市都設立專門的服裝區(qū)域,“大型超市要保證經營貨品的多元化,超市的人氣、人流能帶來更多的商機,大家都在各個領域尋求利潤增長點”。一位本土超市負責人稱,現在還處于市場培育階段。有零售專家建議,超市可以將服裝區(qū)域承包給專業(yè)服裝運營商來做,或者定位在“品牌特賣”,與各大鞋服品牌形成合作關系,保證貨源,既能以品牌吸引消費者,同時,折扣低價也符合超市的大眾定位。(北京商報) 共2頁 上一頁 [1] [2] 漢口城市廣場購物中心開業(yè) 家樂福超市等進駐 英國超市趁世界杯促銷啤酒 比礦泉水還便宜 永輝超市馬家堡店賣過期口香糖 負責人致歉賠償 內蒙古伊金霍洛旗擬投資120萬建15家便民連鎖超市 傳統(tǒng)超市“觸網” 特色不明、體驗欠佳 搜索更多: 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