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yè)趨勢頻道  您所在的位置:紅商網(wǎng) >> 商業(yè)趨勢 >> 行業(yè)態(tài)勢 >> 正文
缺乏主流消費群 超市商場自營產品陷低價怪圈
http://www.74sbvg36.cn 2014-03-26 紅商網(wǎng) 發(fā)布稿件

  紅商網(wǎng)訊:經(jīng)歷利潤大幅下滑后,零售企業(yè)希望借助自有品牌、自營商品等扭轉頹勢。但是,無論是超市還是百貨甚至新興電商,都過于夸大了自有商品的低價,缺乏市場主流消費群體所需的高性價比商品。沒有與主流商品競爭的實力,單憑低價,只能是一次性買賣。

  無論納入京東JDPhone的諾基亞599元智能手機,還是賣場角落里少有人問津的自有品牌毛巾、面盆,零售商家自營的商品與同類商品相比,價位具有絕對競爭力。但是,這類商品鎖定的消費群體是哪些?他們是商家的主力顧客群嗎?

  定制產品在家電賣場比較普遍,筆者還清晰的記得,當初iPad風靡全球時,某家電賣場跟風推出了自有品牌平板電腦,價格雖然極具競爭力,但是無論操作系統(tǒng)還是內置軟件以及分辨率都無法與iPad相提并論。該產品即使給兒童當游戲機,也不讓人待見。

  按照商家對商品的劃分,有高毛利商品,有沖量商品,更有占比較高的常規(guī)商品。商家開發(fā)自營產品的目的肯定是要拓展高毛利商品,但是沒有持續(xù)競爭力的商品最終只能淪為滯銷品。

  時下“定制化”服務很火,定制服裝、定制婚慶等等,由于是量身打造,顧客滿意度高的結果是付費也高。那么商家試圖為顧客“定制”的產品呢?多數(shù)商家號稱是根據(jù)顧客消費習慣,搜集消費數(shù)據(jù)跟上游廠家定制推出。商家的出發(fā)點是高性價比,但是不同消費群體對“高性價比”有不同的概念和定義。筆者相信,對于主流消費群體而言,他們寧愿多掏腰包購買主流產品也不會熱衷于商家的超低價自營商品。因為親身體驗后會知道,超低價決定了商品的性能。

  其實,商家開發(fā)自營商品,應該考慮主流消費群體的消費傾向和變化,兼顧價格與性能。就像某網(wǎng)站為自己的“定制”頁面商品所做的推銷,大學時可能淘便宜貨,剛工作時可能找炫酷的低價用品,當提高生活品質時需要私人定制的商品。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在變,商家提供的商品和服務也應跟上。
 。北京商報 吳文治)

杭州一超市玻璃門被砸盜走鉆石翡翠 價值90萬

因廠家停產佛山超市已經(jīng)斷貨 盲公餅前途堪憂

重慶消費者購物總價貴2元 超市賠了200元

北京華聯(lián)撤離成都一品天下 華聯(lián)超市已關店

門店客流是魂 如何讓超市賣場火起來?

搜索更多: 超市

東治書院2024級易學文士班(第二屆)報名者必讀
『獨賈參考』:獨特視角,洞悉商業(yè)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雜花土蜂蜜,愛家人,送親友,助養(yǎng)生
關注『書仙笙』:結茅深山讀仙經(jīng),擅闖人間迷煙火。
研究報告、榜單收錄、高管收錄、品牌收錄、企業(yè)通稿、行業(yè)會務
★★★你有買點,我有流量,勢必點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