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地方在其收入結構。Keep的收入結構主要分成三塊,分別為自有品牌產品收入、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收入、廣告及其他收入。2021年前三季度,其自有品牌產品收入為6.38億元,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收入為3.8億元,廣告及其他收入為1.4億元。
數據顯示,Keep自有品牌產品收入占2021年前三季度總收入的55%,而其自有品牌主要是商城的運動器械、運動服飾、減脂食物等。用戶可以在Keep APP的商城中購買;同時,淘寶、京東均開設了Keep旗艦店。
“護城河”尚未形成
為深入了解Keep功用,金融投資報記者下載體驗了該APP。與其他APP不同的是,打開 Keep頁面后,Keep首推頁面便是會員頁面。每瀏覽一個頁面,就會跳出一個“7天瘦全身·嗨皮燃脂計劃”的推送廣告。在記者瀏覽Keep頁面的三分鐘里,該廣告一共彈出了5次,點開后發(fā)現,其為會員專享,如要體驗,需開通會員。
而在其計劃頁面中隨意打開一個“天鵝手臂鎖骨”訓練,在視頻封面上寫著“搭配Keep手環(huán)訓練更佳”。在該訓練課程簡介下方還有“輔助裝備”一欄,點開后發(fā)現是Keep健身彈力圈,售價26元。記者打開多個視頻,發(fā)現其簡介下方均有“輔助裝備”推薦,均為Keep商城產品。
自2015年就一直使用Keep,如今已是資深Keep用戶的小趙告訴金融投資報記者,現在的Keep相較之前,廣告含量直線上升。
“Keep的廣告不是賣課就是賣健身器材,賣衣服和蛋白粉的也比較多。我關注的很多Keep簽約教練,在他們的主頁里也都能看到帶貨推薦,但直接把帶貨鏈接放主頁的比較少,大多數都是在直播過程中放鏈接,吸引粉絲購買。”
小趙表示,“Keep上的免費課程還是比較多的,只要好好找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只要有個稍微懂點健身的朋友帶著做還行。但現在很多免費課程里也會穿插不少產品廣告,比如器械、蛋白粉之類的,會影響使用體驗。”
金融投資報記者發(fā)現,Keep淘寶和京東旗艦店共計擁有粉絲近500萬,且店鋪口碑較好。其中,跳繩、瑜伽墊的銷量最佳,兩家銷量均過萬。其余器械諸如智能手環(huán)、啞鈴、泡沫軸等銷量也都不錯。
但值得注意的是,Keep自有產品在健身器材領域并未做到行業(yè)前列,雖然在各類產品器械榜單中大多都有上榜,但榜單排名較后,以其銷量較好的跳繩為例,其排在京東跳繩熱賣榜第十位,在其前面,還有李寧、SMOOKY等品牌霸榜,其并未形成健身器械護城河。
來源: 金融投資報 記者 薛蕾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Kee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