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零食第一股”—來伊份,最近借著零食的東風,悄悄開始賣起了白酒,在來伊份宣布進軍白酒市場之后,股價也是一路狂奔,6月16日,來伊份早盤再度漲停于17.6元/股,市值59.34億,創(chuàng)下了近60天以來的新高。
來伊份股價猛沖帶著些“白酒味兒”,日前,來伊份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對投資者表示:“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醉愛酒業(yè)有限公司于2020年初推出了自有品牌醬香型白酒產品。目前,醉愛系列醬香型白酒產品已在來伊份全渠道銷售。”根據來伊份的說法,推出該品牌旨在打造上海本地化醬香酒品牌,隨后引發(fā)資本市場躁動。
2016年10月12日,來伊份在上交所主板掛牌上市,隨后來伊份連收14個漲停,股價很快由14元/股漲至82.37元/股。但隨后幾年,由于營收疲軟,來伊份在資本市場可謂跌宕起伏,今年2月4日,股價一度跌破10元大關。宣布進軍白酒后,股價已聞風波動,不過白酒業(yè)務能否為其業(yè)績帶來新的生機還是個疑問。
業(yè)績增速放緩,搭白酒的車
來伊份早在2020年初就推出了自有品牌醬香型白酒,之前并沒有對外銷售,終于,在今年掀開了這層神秘面紗。
來伊份發(fā)布醉愛系列醬香型白酒已在來伊份全渠道銷售的通知后,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華夏時報》記者搜索來伊份某平臺的官方旗艦店時發(fā)現(xiàn),目前旗艦店在售的白酒產品共有兩款,分別是貴州53°醉愛6號醬香酒和貴州53°醉愛紅醬香酒,容量均為500ml,定價分別為1299元和1199元,現(xiàn)階段的“新品嘗鮮價”分別為599元、429瓶。在此定價下,兩款白酒的月銷售量分別為51與70。
作為已在零食領域深耕多年的“主板零食第一股”,來伊份為何選擇布局白酒行業(yè)等問題,《華夏時報》記者聯(lián)系采訪了來伊份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fā)稿日,對方并未予以回復。
2016年上市至今,來伊份的業(yè)績始終停留在30億-40億上下的區(qū)間內。炒貨豆制品、肉制 品及水產品、蜜餞及果蔬和糕點等產品是主要經營產品,在2020年營收中占比超八成。五年來,其營收分別為32.36億、36.36億、38.91億、40.02億、40.26億,除了在2017年及2018年分別創(chuàng)下12%、7%的同比增幅外,其他幾年的業(yè)績變動幅度較小。
相比而言,三只松鼠與良品鋪子在這幾年營收體量增幅明顯:2016年到2020年,三只松鼠的總營收為44.23億元、55.54億元、70.01億元、101.73億元、97.94億元,同期漲跌幅高達116.47%、25.58%、26.05%、45.3%、–3.72%;良品鋪子五年營收分別為42.89億元、54.24億元、63.78億元、77.15億元、78.94億元,同期漲跌幅 36.20%、26.45%、17.58%、20.97%、2.32%。對于這三家零食企業(yè)來說,在營收量級上,三只松鼠領先,良品鋪子居中,而來伊份排在最后。
主業(yè)增速緩慢,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在此情況下,來伊份進軍白酒行業(yè)算得上“另辟蹊徑”。對此,香頌資本執(zhí)行董事沈萌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即使涉足白酒行業(yè),也仍會被認為是零食企業(yè),最多是在短期二級市場形成波動,來伊份推出白酒品牌,比較缺乏品牌影響力。”
令人好奇的還有來伊份白酒業(yè)務幕后的公司,據天眼查APP顯示,上海醉愛酒業(yè)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2月28日,為來伊份全資子公司,主要經營方向為食品生產與銷售。來伊份于2021年2月19日獲得酒類商品經營許可證,許可機關為上海市松江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許可內容為酒類商品。來伊份財報顯示,2020年上海醉愛酒業(yè)有限公司實現(xiàn)營收132.81萬元。占來伊份總收入的3.29%。
據公開數(shù)據顯示,我國高端白酒市場基本處于寡頭壟斷格局。2019年,五糧液、茅臺雙雙實現(xiàn)千億目標,開創(chuàng)了中國白酒千億新時代。在白酒行業(yè)“英雄輩出”的情況下來伊份進入白酒行業(yè)此時是否具有競爭力?
中國食品行業(yè)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來伊份醬酒的布局也能讓整體的營收利潤以及股價都得到比較好的加持,目前階段股價的上漲已經非常敏銳的體現(xiàn)到它在整個醬酒布局的一個資本紅利。”朱丹蓬講述到。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