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會交出了連續(xù)31個季度持續(xù)盈利的財務報告,在一眾陷入虧損泥淖的電商平臺里略顯“清奇”。
《電商報》獲悉,8月19日晚間,唯品會披露了其未經(jīng)審計的2020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財報數(shù)據(jù)顯示,唯品會第二季度凈營收達241億人民幣(約合34億美元),同比增長6.0%,GMV突破384億人民幣,活躍用戶同比增長17%,增至3880萬人,還一并實現(xiàn)了連續(xù)31個季度盈利。
唯品會董事長兼CEO沈亞表示,2020年第二季度,唯品會活躍用戶總數(shù)增長,推動了營收增長,同時自5月初以來,消費者對于服裝需求強勁復蘇,也促使了唯品會業(yè)績的提高。
然而,與財報亮眼的業(yè)績形成對比的是,唯品會在財報發(fā)布后股價反而開啟了下跌模式,截止收盤,唯品會股價下跌19.45%,報收19.26美元/股,市值縮水30億美元,跌至129.51億美元。
導致唯品會股價下跌的原因,市場上有聲音認為,或與其CFO楊東皓將于11月辭職有關。財報中,唯品會宣布楊東皓因個人原因離職,這一決定將于今年11月正式生效,目前楊東皓已出任公司非執(zhí)行董事一職,唯品會也正物色新的人選擔任CFO。
但與楊東皓的離職相比,對股價影響更大的也許是唯品會對三季度的業(yè)績估計持悲觀態(tài)度,公司的業(yè)績指引稱三季度營收區(qū)間為206億元至216億元,同比增長5%至10%,這一數(shù)值低于分析師的預期。
事實上,凡事不能只看表面,連續(xù)盈利31個季度的利好也難掩唯品會的“焦慮”,深入研究其財報,顯露更多的其實是隱憂和危機。
一方面,唯品會的營收增速與凈利潤增速并不匹配。財報顯示,唯品會2020年第二季度歸屬于唯品會股東的凈利潤為15億元,與上年同期的8.135億元相比增長88.9%。
據(jù)《電商報》梳理,這是在營收減緩的情況下,唯品會大手筆的砍掉了很多費用,才使得利潤上升。其中,唯品會2020年第二季度技術與內容開支為3.054億,而上年同期為4.223億元。也就是說,唯品會為追求利潤增長,連研發(fā)費用都砍掉了27.7%。
另一方面,唯品會用戶增速呈進一步下降趨勢,二季度唯品會活躍用戶數(shù)3880萬人,較疫情前3860萬人水平僅增加20萬人,且同比增速進一步下滑至17%。
而活躍用戶增速放緩一直是唯品會“心頭大患”。據(jù)悉,自2016年Q2開始,唯品會活躍用戶增速就已在放緩,即便2017年騰訊、京東投資,并給予微信、京東手機APP主界面入口持續(xù)引流新客后,唯品會的用戶漲幅依舊曲折。
不過,唯品會乏力的用戶增長也不難理解,其核心業(yè)務“大牌特賣”因同行的競爭正逐漸失去吸引力,以低價刺激用戶的單一模式只會擠壓自身的利潤空間。
再加上直播電商的興起,更是給了“唯品會們”一記重錘:主播帶貨往往比平臺能拿到更大的價格優(yōu)勢,而商家自主直播則縮短了工廠到消費者的鏈路,讓C2M的趨勢更近了一步。
這意味著,唯品會所依賴的庫存紅利也會相應受到影響,“傲嬌品牌,呆萌價格”的策略或許在未來會將慢慢不再吃香。
總的來看,唯品會好不容易構建的“特賣”護城河并不牢固,長期盈利也已不是驚喜。內憂外患之下,更應關注的是未來成長空間和如何保住自己的護城河。
來源: 電商報 李洋
搜索更多: 唯品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