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錦波生物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錦波生物”)發(fā)布了招股書,擬從新三板轉戰(zhàn)科創(chuàng)板。招股書顯示,錦波生物擬通過IPO募資9億元,用于膠原蛋白產業(yè)化建設等項目,但公司2019年各生產線上的產能都不足3成,仍要募資新增產能。
15種產品組成億元“業(yè)績拼盤”
招股書顯示,錦波生物的主營業(yè)務是功能蛋白及終端產品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2015-2019年的營業(yè)收入分別是0.32億元、0.51億元、1.03億元、1.28 億元和1.5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7.31%、58.04%、100.92%、24.34%和21.77%;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0.16億元、0.19億元、0.35億元、0.44億元和0.46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3.71 %、21.95%、78.15%、26.73%和5.84%。
可以看出,錦波生物2017年前業(yè)績增速較快,并在2017年突破了1億元營收大關。但值得關注的是,這億元營收是由多品類產品組成。招股書顯示,公司產品有四大類,涵蓋乳球蛋白相關產品、重組人源Ⅲ型膠原蛋白相關產品、多肽化妝品及其他成分的婦科產品、化妝品和衛(wèi)生用品,2019年的收入占比分別為42.33%、42.54%、2.81%和12.32%。
事實上,在四大類產品之下還有許多細分品類。以重組人源Ⅲ型膠原蛋白相關產品為例,盡管該產品2019年的收入占比超過4成,但該品類下包含治療皮炎、痤瘡、痔瘡、修復面部皮膚、改善陰道敷料等醫(yī)用品及抗衰老化妝品,共計9種細分產品。
產品多元化固然可以抵御產品結構單一帶來的風險,但錦波生物2019年的總營收規(guī)模僅1.5億元,旗下就有15個細分產品。在眾多的細分產品中,酸酐化牛β-乳球蛋白相關產品有一定競爭力,其他產品的收入規(guī)模很難稱得上具有競爭優(yōu)勢。
除了產品紛雜難以形成競爭優(yōu)勢外,錦波生物還較為依賴經銷模式。2017-2019年,公司醫(yī)療器械類產品經銷收入占比分別為98.65%、99.98%和 99.20%;化妝品類產品線下經銷模式收入占比分別為94.10%、93.81%和 56.02%,衛(wèi)生用品類產品經銷收入占比分別為 87.44%、93.78%和 85.14%。簡單計算,報告期內公司經銷模式收入占比在9成左右。
醫(yī)藥生產企業(yè)依靠經銷商分銷并不罕見,但錦波生物經銷模式收入占比較同行高,且都是小配送商。據同行華熙生物招股書,公司醫(yī)療終端產品經銷收入占比約為7成左右,功能性護膚品線下銷售占比已降至5成以下;另一家同行科創(chuàng)板公司—昊海生科經銷收入占比也在5成左右。招股書顯示,錦波生物2019年對第一大經銷商的銷售收入為1280萬元,對第五大經銷商銷售收入僅為466萬元,說明經銷商規(guī)模較小(抑或是錦波生物產品銷售不暢),而華熙生物對前五經銷商的銷售收入都達到千萬元以上。
錦波生物依賴經銷模式且配送商規(guī)模較小的風險在于:在“兩票制”繼續(xù)推進的背景下,小配送商面臨逐步被淘汰的風險。如果公司選擇規(guī)模大的經銷商或采用以直銷為主的模式,必然要提高產品的競爭優(yōu)勢及收入規(guī)模,這對于產品繁多、業(yè)績規(guī)模較小的錦波生物來說并非易事。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錦波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