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這次殺了一個回馬槍。
3月2日,京東發(fā)布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yè)績報告。受財報利好和美股大盤整體上漲影響,京東當天股價大漲12.4%,市值突破632億美元,遠超拼多多的436億美元。
經過2019年的艱難角逐,京東終于扳回一城,重新坐穩(wěn)了中國第二大電商的位置。

這份財報有兩個亮點,一是四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均優(yōu)于市場預期,二是四季度新增活躍用戶2760萬,刷新了過去12個季度的拉新記錄。相比之下,阿里在四季度的新增活躍用戶數量也只有1800萬。
新增年度活躍用戶2760萬,超過七成來自下沉市場,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數據。
去年10月,京東旗下對標拼多多的社交電商App“京喜”正式獨立上線,并接入微信一級入口(拼多多是微信二級入口),隨后推出百億補貼,炮火對準了拼多多的大本營下沉市場。這成為了京東獲得新一輪增長的重要來源。
在微信生態(tài)里,騰訊將京喜扶持成了拼多多的孿生兄弟。加之疫情之下,京東憑借自營物流賺足了口碑,開始逆勢崛起。
中國電商戰(zhàn)場的形勢正在發(fā)生微妙的變化,京東正在轉守為攻。
賺錢不再是大問題
之前京東一直被質疑的是虧損問題,但現在看來,這個問題正在成為過去式。
首先是營收的增速總算穩(wěn)住了。
從2018年開始,京東的增速就開始大幅減緩,一路從2018年Q1的33%,降至2019年Q1的21%,而同期阿里的營收增速一直保持在55%左右,拼多多更是高達200%。市場一度認為京東增長觸頂了。

京東各季度營收(單位:億人民幣)及增速 制圖 / 燃財經
但是在2019年的四個季度,京東的營收增速維持在了20%以上,三季度漲到29%,四季度略微回落至27%。
其次是費用終于控制住了。
過去一年京東在內部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末位淘汰10%的高管,精兵簡政縮減開支,取消配送員工資底薪,呼吁員工重回創(chuàng)業(yè)狀態(tài)。如今看來,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節(jié)流”的效果。

京東各季度運營費用占營收比例 制圖 / 燃財經
京東的履約費用(物流配送)占營收的比例,從2018年三季度最高的7.4%,降至2019年二季度的最低6.1%,隨后便控制在6.5%以下。市場費用和行政費用也降到了相對較低的水平。這些通過管理優(yōu)化省出來的費用,最終都變成了利潤。
最后是盈利開始常態(tài)化。
2019年第四季度,京東實現凈利潤36億元,除去那些非經常性損益(比如投資收益),經調整凈利潤為8億元。整個2019年,京東凈利潤122億元,經調整凈利潤107億元。如果從經調整凈利潤來看,京東已經連續(xù)16個季度盈利。

京東各季度凈利潤 制圖 / 燃財經
在過去的一年,京東“擠利潤”成效顯著。一方面開源,另一方面節(jié)流,雙管齊下總算是給挑剔的資本市場交出了一份超預期的成績單。
實際上,整個2019年都是京東的變革之年。經歷了2018年的增速大幅下滑、年度活躍用戶數量出現負增長,市值一度被拼多多反超,以及2019年的調整和復蘇,如今京東緩過來了,不再被財務數字追著跑。于是,用戶增長和新故事,成為京東下一階段的目標。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拼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