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yPal的到來,一是會對當下移動支付格局有影響;二是表明了國內支付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它的到來會刺激新一輪競爭,刺激大家不斷進步。
移動支付江湖,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目前已形成微信支付寶的雙寡頭格局。
然而,隨著移動支付鼻祖殺入國內市場,一切都有了巨大變數!
用戶超過2.86億,
美版支付寶入華
12月19日,PayPal(貝寶)宣布,其已經完成了對國付寶(GoPay)70%的股權收購。這也意味著,其憑借著成為國付寶的實際控股人,正式進入了中國移動支付市場。
同時,它也成為首家進入國內市場的外資機構。該動作的源頭,源于今年9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已經批準了這一收購計劃。
無疑,這又是一個萬萬沒想到系列。放眼整個移動支付市場,清一色是國產大軍,并且在二馬當先的格局之下,換誰都很難讓人撬動。PayPal能在這個時候入華,著實讓人匪夷所思。
PayPal為何許人也,如果你對ebay熟悉,一定會對它有所了解。作為一個第三方移動支付工具,PayPal于1998年在美國成立,爾后在2002年之時被ebay收購,充當電商業(yè)務結算工具的角色。
簡單理解,就是淘寶與支付寶的關系,一開始相伴相生,后來又成長為各自領域的巨頭。由于成立時間早,PayPal有“移動支付鼻祖”之稱。
在成立時間而言,不少人在那時都認為PayPal是支付寶的學習對象。所以我們才會看到,與支付寶后續(xù)才發(fā)力海外市場不同,PayPal的國際化會更加明顯些。
比如,PayPal目前已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擁有超過2.86億活躍支付賬戶,支持全球100多種貨幣交易,擁有超過2.86億的活躍用戶。
也正是有一定的實力,它的出現(xiàn)才會像平靜的湖面被投入巨大的石頭,激起陣陣水花。有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突然闖入,不免讓人聯(lián)想到它迅速搶食市場份額。
果真如此?
前有微支,后有虎
互聯(lián)網江湖,從來都是講究搶占先機,更容易把自己立于不敗之地。作為最早把移動支付玩得風生水起的那一批人,PayPal顯然也是知道這個道理。
因此早在2005年之時,PayPal就有進入中國市場的打算。彼時在第三方移動支付陣營當中,支付寶才穩(wěn)定根基不久,拉卡拉才剛剛成立,市場一片生意盎然待開采,倘若PayPal入局,可謂是占盡了優(yōu)勢。只可惜折騰來折騰去,PayPal都遲遲未能拿下牌照,錯過了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如今十幾年后,通過控股國付寶進入中國支付服務市場,可以說是曲線切入。但十多年時間里,一切變數都太大,滄海變成桑田,猶如白云蒼狗,等在PayPal面前的,不再是那個只要稍微用力,就能輕松獲客的市場。
首先,在C端市場來看,PayPal實在優(yōu)勢不明顯。
根據易觀發(fā)布的2019Q3移動支付市場監(jiān)測報告顯示,支付寶和微信仍然以53.58%和39.53%的市場份額居于第一和第二,長期占據著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超過90%的市場份額。這都表明了,雙寡頭格局依舊在繼續(xù),誰要想在從中撕開一道口子,難于上青天。

圖表來源:易觀
相對于支付寶和微信,PayPal目前缺乏的是強大的用戶基礎和使用場景。一是在用戶基礎而言,盡管國付寶在被PayPal收入麾下之前,已經拿下了互聯(lián)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基金支付、跨境人民幣支付等多張牌照,但深耕多年,依舊收效甚微,并未拿下大量用戶;
二是在使用場景而言,支付寶有電商基因,單純背靠阿里的電商業(yè)務就有源源不斷的使用量。同理微信支付有社交基因,同樣是用戶每天都會打開的軟件。除了上述之外,兩家自身也在不斷完善自己的生態(tài),布局生活服務、醫(yī)療等,構建一個打通線上與線下的使用場景。這些,都是PayPal在中國市場尚未具備的。
其次,在B端市場來看,挑戰(zhàn)也不小。
對比C端難以破局,不少折戟其中的廠商都把目光瞄到了該條賽道當中。
以拉卡拉為例,早在2011年之時,就開始入了國內銀行卡收單行業(yè),為解決線下小微零售企業(yè)刷卡難題,爾后又迅速推出拉卡拉Q碼、拉卡拉收錢寶盒等TO B的產品。目前已積累了大量用戶,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如此情況之下,PayPal身上的光環(huán)似乎又黯淡了一些。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