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8月末,2019年中報披露進入尾聲。鴨脖界TOP2也相繼公布了中期成績單,座次依然如舊:絕味食品以24.9億元的營收蟬聯第一;周黑鴨名列第二,半年營收16.25億元。
差距并非只體現在營收規(guī)模上。2019年上半年,絕味食品業(yè)績大漲,營業(yè)收入和凈利潤增幅均超兩位數。反觀周黑鴨,營收增幅不足2%,凈利潤下滑超3成,業(yè)績仍處陰霾之中。
“由于工廠布局,以及原材料結構性調整的原因,公司短期內利潤仍會承壓,但隨著新業(yè)務模式的打造,以及全中國市場拓展,未來三到五年公司發(fā)展信心非常強。”2019年8月28日上午,在頗具“鴨”力的中期業(yè)績會上,擔任周黑鴨行政總裁尚不足24小時的張宇晨首次公開亮相,并回應業(yè)績下滑的原因。
1
業(yè)績冷暖不一
絕味食品2019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該公司營收24.9億元,同比增19.4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96億元,同比增長25.8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6.85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106.17%。
對于業(yè)績向好的原因,絕味食品表示,報告期內,門店數量及單店營收增加致使營收增加,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增長來源于收入增長。
記者了解到,因采取以“直營連鎖為引導、加盟連鎖為主體”的銷售模式,截至2019年上半年,絕味食品在全國共開設了10598家門店(不含港澳臺地區(qū)),較年初增加683家,而周黑鴨最新披露的總門店數僅為1255家。絕味食品超萬家的門店數量也讓市場對其跑馬圈地的速度充滿驚嘆。
與絕味食品相比,周黑鴨的業(yè)績顯得有些落寞。報告期內,周黑鴨實現營收16.25億元,同比微增1.8%,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2.24億元,同比下降32.4%。
事實上,早在2018年,周黑鴨高速發(fā)展的勢頭就已“戛然而止”。去年,周黑鴨的營收與凈利均出現自2016年上市以來的首次下滑。
“周黑鴨目前的業(yè)績情況,主要與其門店擴張模式相關,反映出周黑鴨直營模式賦予的高品牌價值正在面臨擴張的難題。”灼識咨詢執(zhí)行董事朱悅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據朱悅介紹,在直營模式下,店面的管理和盈虧均由公司統(tǒng)一負責,能較好保持統(tǒng)一品牌形象,無需與加盟商進行利潤分成,可獲取高溢價和高毛利。但直營模式下,公司的擴張速度會遠不如加盟模式,其經營更加重資產化,投入與產出時間差較長,不利于快速擴張占領市場。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絕味 周黑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