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紅商網·新零售陣線 >> 好公司頻道 >> 正文
中國圣牧有機戰(zhàn)略進退兩難 連續(xù)兩年出現巨虧

  彼時,中國圣牧的銷售收入從2011年的3.89億元增至2013年的11.44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71.4%。在此背景下,中國圣牧做出大膽規(guī)劃:2016年底前,投資7億元額外建設18個有機牧場,有機奶牛總數增加至12萬頭。這也意味著圣牧平均每年要增加6座有機牧場和近3萬頭有機奶牛。

  不過截至2017年底,中國圣牧僅擁有23個有機牧場、有機奶牛95181頭,并未實現其目標。與此同時,中國圣牧在2015年達到業(yè)績高點后,于2017年迎來9.86億元的巨虧。2018上半年,其虧損面擴大至10.67億元,凈利降幅達16819.9%。對于業(yè)績虧損,中國圣牧主要歸結于三點:一是原料奶市場需求疲軟、奶價格降幅較大導致生物資產減值;二是資產或應收賬款減值撥備;三是自有液奶品牌銷量大幅下滑。

  乳業(yè)上游雜志《荷斯坦》主編豆明認為,中國圣牧的布局是在資本推動下完成的,而非市場需求推動。在廣東、福建地區(qū),原奶價格高,養(yǎng)牛是賺錢的,原因就在于當地主要發(fā)展巴氏奶等低溫產品,有市場需求。另一家大型上游乳企現代牧業(yè)2018年上半年之所以減虧,也是因為其有一半市場在南方。相比之下,中國圣牧的原奶只能作為常溫奶原料,與國際市場奶價相比沒有優(yōu)勢,“中國市場是開放的,作為企業(yè)究竟要生產什么需要想清楚。”

  自有液奶成為拖累

  除了看似不合市場需求的有機原奶生產規(guī)模外,中國圣牧的自有液奶品牌也被業(yè)內視為拖累其業(yè)績下滑的一大主因。

  2017年,中國圣牧整體液奶銷售收入由2016年的21.06億元下降至14.28億元,降幅達32.2%。由于液奶收入已占圣牧整體收入的52.7%,因此該業(yè)務板塊對圣牧整體業(yè)績的拖累作用也更加明顯。2018年上半年,圣牧自有品牌液奶銷售額為4.8億元,同比下降約31.1%,在集團營收中的比重也由去年同期的60.5%下降至34.3%。

  宋亮認為,上游乳企在市場教育、品牌宣傳等方面不如下游乳企專業(yè),“當前的乳品市場并非供不應求,彼此同質化嚴重,因此需要品牌投入。”而早在中國圣牧發(fā)布2017年財報時,豆明就指出,“牧場直接做終端沒有問題,但要不要自己去做?在國內企業(yè)加強、國外產品進入的情況下,圣牧可謂走了一步險棋。”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是大北農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邵根伙執(zhí)掌圣牧的第二年,與創(chuàng)始人姚同山時期不斷上馬液奶生產線、走打折促銷路線不同,如今圣牧對下游市場更側重于穩(wěn)價與高端形象的維護。

  財報顯示,中國圣牧于2017年在終端市場實施高端、高價值的“穩(wěn)價”戰(zhàn)略,同時加大對經銷商、分銷商的扶持力度,因此也導致該板塊收入大降。今年上半年,中國圣牧依然要求市場終端全面穩(wěn)定價格,同時調整上下游產品的銷售結構,以匹配其新制定的“以產定銷”有機液奶銷售策略,優(yōu)化回款質量。圣牧坦言,公司自2018年以來對銷售渠道、合作伙伴隊伍的優(yōu)化調整在推進,但全部完善仍需時間。

  宋亮認為,圣牧減少有機牧場的數量及下調自有品牌液奶在營收中的比重,是基于當前市場的無奈之舉。有機奶產品本應定位為稀缺資源,而圣牧此前在終端市場一味打折促銷,損害了其品牌形象。從這一點來看,圣牧目前采取縮減奶牛數量、實施高端穩(wěn)價策略是正確的。在減少成本支出的情況下,圣牧下半年依然有望扭虧。

  來源:新京報記者 郭鐵

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圣牧

東治書院2024級易學文士班(第二屆)報名者必讀
『獨賈參考』:獨特視角,洞悉商業(yè)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雜花土蜂蜜,愛家人,送親友,助養(yǎng)生
關注『書仙笙』:結茅深山讀仙經,擅闖人間迷煙火。
研究報告、榜單收錄、高管收錄、品牌收錄、企業(yè)通稿、行業(yè)會務
★★★你有買點,我有流量,勢必點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