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收購均夭折
全聚德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三年,即1864年。1864年,機緣巧合下,楊全仁盤下來一家名為“德聚全”干果鋪,這家鋪子因經(jīng)營不善,難以為繼。在風水先生建議下,楊全仁將“德聚全”改名為“全聚德”,意思是“以德聚全,以德取財”。
很長時間以來,全聚德與北京烤鴨就像一張撲克的正反面,總是捆綁在一起。說起北京烤鴨,必然會想起全聚德,全聚德與北京烤鴨也一道成為北京的名片。
在業(yè)績低迷面前,全聚德也在積極尋求新的增長點。
2016年4月,全聚德注資1500萬占股55%,與重慶狂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那只達客信息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合伙)共同出資設立“鴨哥科技”公司,負責全聚德的互聯(lián)網(wǎng)化運營。全聚德外賣、全聚德電商在全聚德小鴨哥微信公號、百度外賣上線。
不過,這次“傳統(tǒng)+互聯(lián)網(wǎng)”的結(jié)合物——鴨哥科技,僅僅一年后就夭折。

全聚德2016年年報顯示,鴨哥科技2016年虧損1344萬;2017年半年報顯示,鴨哥科技當期凈虧損243萬,營業(yè)收入36萬,同時披露鑒于一年多運營未能達到經(jīng)營預期,鴨哥科技已停業(yè)。
全聚德飽受詬病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價格過高,離普通消費者太遠。AI財經(jīng)社在美團外賣上發(fā)現(xiàn),全聚德的菜品價格偏高。整只烤鴨250元左右,半只130元左右,其他普通單個菜品40-60元左右。
中國食品產(chǎn)業(yè)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全聚德不適合做外賣,外賣主要給常駐人口和年輕人,但全聚德烤鴨多為宴客或游客堂食,二者交集較少,而且老字號的受眾年齡偏高,也不是外賣的主流群體。
盡管首次轉(zhuǎn)型以失敗告終,但全聚德沒有放棄。2017年3月,全聚德計劃收購 “湯城小廚”,這是一家主打粵菜的休閑餐飲品牌,這對以烤鴨為主打產(chǎn)品的全聚德,在價格、菜品、消費人群上都有互補作用。
僅過去5個月,消息傳來,全聚德宣布終止收購,稱由于交易的復雜性以及推進的不確定性,無法按時完成交易。
幾次轉(zhuǎn)型,均以失敗告終,自然會招致外界的批評。不過,全聚德集團董事長邢穎也感到委屈,他認為,市場還是以結(jié)果論英雄。在接受《財新》采訪時,邢穎表示,其實在已披露的湯城小廚之外,全聚德還做過不少探索,今后也不會放棄這條路。

來源:財經(jīng)天下周刊 文|劉碎平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全聚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