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公眾心目中“人工智能”代名詞的IBM Watson,在近6年砸下幾百億美元的研發(fā)投入后,前景反而愈發(fā)暗淡。多家醫(yī)院終止了與Watson腫瘤相關項目,醫(yī)生抱怨Watson給出錯誤判斷。Watson真的能治病嗎?
IBM Watson到底能不能治。
這個疑問已經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腦海里。
2016年,美國民調和智庫機構皮尤研究中心面向美國公眾做了一項調查,問“你心中認知度最高的AI品牌是哪個?”IBM Watson遙遙領先。
自從2011年在《危機邊緣》一戰(zhàn)成名后,IBM Watson就成了人工智能發(fā)展史上一座里程碑,和IBM的深藍一樣,只要回顧AI歷史,Watson和深藍都是不可忽略的名字。
但就在前不久,IBM醫(yī)療部分發(fā)生大規(guī)模裁員,隨后又爆出Watson給出錯誤的治療方案。外媒Gimodo的一篇報道中,更是直言Watson“一無是處”。
AI會改變醫(yī)療,但目前看,贏家似乎不會是IBM。
六年燒掉數百億美元,IBM Watson前景卻十分慘淡
成為美國公眾心目中認知度最高的AI品牌,得益于IBM對Watson的品牌和市場推廣不遺余力,從咨詢轉型為醫(yī)療后更是如此,提出“認知計算”的口號,在IBM的認知解決服務方案中,Watson醫(yī)療占了很大一塊,與政府、醫(yī)院、藥企和其他健康機構傾力合作。
研發(fā)方面,單是2015年,IBM在Watson上的投入就是150億美元。
“Watson代表了一種能幫助醫(yī)生提升工作的突破性技術。”2012年,哥倫比亞大學的生物醫(yī)學信息教授Herbert Chase在IBM的一份新聞稿中如是說。
IBM表示,Watson在癌癥治療上有著重要所用,比如可以幫助醫(yī)生掌握更多相關的醫(yī)學知識。IBM負責認知解決方案和IBM研究院的高級副總裁John Kelly表示:“數據證明,我們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攝于2014年4月,來源:JAVIER ROJAS/ZUMA PRESS
現在,6年過去了,幾百億美元砸下,而Watson的前景卻似乎越來越糟。
根據最新一期的《華爾街日報》(WSJ)報道,沒有任何已發(fā)表的研究表明,Watson提升了患者的治愈率。
已經有十幾家IBM的合作伙伴和客戶終止或縮減了與Watson癌癥分析診療相關的項目。有十幾位使用過Watson的機構和醫(yī)生向WSJ記者反饋,Watson癌癥應用收效甚微,某些情況下還會出錯。
由于缺乏罕見病例數據,Watson的訓練也跟不上進度,當前癌癥治療的發(fā)展速度已經超過了IBM能夠更新Watson系統(tǒng)的速度。
哥倫比亞大學的Herbert Chase教授如今已經退出了Watson的顧問小組,對IBM推廣該技術的方向倍感失望。
在醫(yī)療健康領域,AI已經開始帶來看得見的成果,尤其是醫(yī)療影像分析。但在診療方案推薦上,難度就拔高了一大截,因為這需要大量的訓練數據,包括病人當前的身體情況、病歷記錄和治療結果,以及過去類似成功案例的搜索,而這些數據往往都是不同格式的,分散在不同機構,而且很難集齊。
業(yè)內流傳著這樣一個認知:AI能革新醫(yī)療,但IBM Watson可能無法做到這一點。
2017年,世界頂級的腫瘤治療與研究機構MD安德森癌癥中心,宣布停止與IBM Watson進行了4年的合作。福布斯當時刊文,標題是 《Watson就是個笑話?》(Is IBM Watson A Joke?)。對比2013年兩家剛剛開始合作時,福布斯的標題《在MD安德森癌癥中心,IBM Watson解決了臨床測試難題》,不禁令人唏噓。
從2016年后,在IBM自己的年報中,Watson出現的頻率也陡然下降。
就在今年5月,IBM醫(yī)療部門進行大幅度裁員,規(guī)模占總員工比例的50%~70%(因為過程不透明,還有當事人猜測是80%)。
這場突如其來的裁員讓業(yè)內一片嘩然,眾多媒體以“醫(yī)療AI泡沫破滅”來形容這次事件。
IBM押寶Watson癌癥治療:大舉收購,廣攬英才,信心十足
在醫(yī)療方面,AI軟件開始幫助放射科醫(yī)生和病理學家分析X射線和活組織檢查的數字化圖像。企業(yè)和臨床醫(yī)生正在開發(fā)簡單的、基于文本的聊天機器人,旨在幫助人們在類似治療的對話中管理焦慮和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
推薦化的個人醫(yī)療則屬于更高級的領域。這類軟件需要使用過去已有的數據進行訓練,數據內容包括患者病史和治療結果的詳細信息。
這些信息通常以不同的格式記錄,歸不同的公司所有,并不總能保證完整性和一致性。此外,人類醫(yī)生仍然需要了解包括癌癥在內的很多疾病。
風投公司Venrock的醫(yī)生和合伙人Bob Kocher說,癌癥治療領域不會成為“打造AI產品的絕佳空間”,除非有更優(yōu)質的患者數據,這些數據需要涵蓋遺傳學、環(huán)境、生活方式和健康信息等方面。在短期內,人工智能在醫(yī)療保健領域大部分功能來自行政助手、在線客服工具等。
IBM推動Watson為各行業(yè)的AI應用程序(如在線客戶服務助理)提供支持。Kelly表示,醫(yī)療是IBM最重要的人工智能目標。
2017年,他對《華爾街日報》表示,該公司已經“把寶押在這一領域”。自2015年以來,該公司已花了近50億美元來招募與醫(yī)療相關的專業(yè)人才,收購了很多相關企業(yè),包括從事電子病理業(yè)務的Explorys和關注保險理賠的Truven Health Analytics。
2017年6月,IBM首席執(zhí)行官、總裁兼主席Ginni Rometty對CNBC表示,Watson將能夠診斷和治療大部分“導致世界上80%癌癥的原因”。
Kelly表示,Watson Health產品組合中最大的AI產品是Watson for Oncology,IBM通常對每位患者收費200至1000美元,在某些情況下還需要咨詢費。
2014年10月,IBM首席執(zhí)行官Ginni Rometty在紐約市Watson國際新總部的開啟慶典上致辭。來源:IBM/美聯社
AI醫(yī)療落地,比想象更難
在醫(yī)生輸入有關患者醫(yī)療狀況的信息后,Watson會對相關的已發(fā)表研究成果進行分析,然后推薦治療方法。
自2012年以來,紐約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一直在幫助IBM訓練Watson(但不使用該軟件進行患者護理)。該院的專家與IBM工程師合作,對腫瘤位置和存活條件等病史的相關特征進行排序。
他們還對特定療法的醫(yī)學研究進行排名。然后評估Watson將測試案例與治療方案進行匹配的能力,并幫助工程師調整輸出,直到輸出的內容與醫(yī)生的判斷一致。
“這項工作仍在進行中,癌癥療法進展迅速,要想與最新進展保持同步,這比我想象的更難。”負責協調Watson癌癥數據訓練的腫瘤學家馬克?克里斯說。
共2 頁 [1] [2] 下一頁 第1頁 第2頁
搜索更多: I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