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董明珠坦陳格力電器從2012年底就開始進行新能源電池的研究,但是4年多了也沒有什么進展。“格力電器缺少的是電池技術(shù),而銀隆缺乏的是資金,以及更有效率、更先進化的管理,”在董明珠看來,銀隆目前所面臨的問題都不是“致命”的,而資本將會撬動銀隆的技術(shù)生命力。
除了技術(shù)上的認同,董明珠和魏銀倉在行事風格上也有諸多相似之處:兩人都是快人快語、說話干脆利落,比如提到電池的安全問題,魏銀倉甚至有些口無遮攔地指出“三星一直爆炸,蘋果也快了。”而董明珠則在后面的演講中以特斯拉的例子呼應(yīng):“大家說特斯拉很牛,但是我買的特斯拉電池三年不到就得換了。”
“我今天在這里代表銀隆說一句話,你用了銀隆車,十年保證不換。”在銀隆的主場,董明珠毫不客氣地以“主人”自居。
‘ 收購敗北 險企從中作梗? ’
董明珠對銀隆一直志在必得。
2016年3月份,格力電器就宣布,擬通過發(fā)行股份方式收購新能源汽車公司;11月1日,“董明珠自媒體”公號上甚至提前“恭喜格力銀隆牽手成功”,但不久,這場長達9個月的“眉來眼去”卻以遺憾收尾:格力電器終止了對珠海銀隆的收購。
“那天股民表態(tài)的時候,我們現(xiàn)場99.9%多都通過了,盡管大家認為這個收價高了一點,不太滿意,但是對技術(shù)還是認可的。”董明珠在論壇上指出格力電器收購失敗的原因并非是由于小股東的異議,而是“不應(yīng)該舉牌的舉牌了。”
按照收購計劃,格力電器擬以15.57元/股的發(fā)行價格非公開發(fā)行股份募集不超過97億元的配套資金,其中,董明珠個人出資9.37億元,增發(fā)完成后其個人持股比例上升到1.3%,超越前海人壽成為當時公司第四大股東,從其后前海人壽突如其來的頻繁舉牌、持股一度接近5%來看,一位接近格力電器的人士所言的“險企從中作梗”而擾亂收購計劃似乎不無道理。
不過,在很多業(yè)內(nèi)人士看來,這或許也避免了格力電器陷入曠日持久的一場惡戰(zhàn)中——對這樣一個家電企業(yè)來說,新能源汽車的進入戰(zhàn)線未免太長了;但對董明珠來說,這才是企業(yè)真正的未來,此后她也在多個場合表示“一定要造新能源汽車”。
而今,董明珠以個人投資者的身份來接棒“造車”的夢想,是為格力電器未來可能的收購鋪路?還是為自己尋找一個新的事業(yè)起點?現(xiàn)在看起來,似乎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文|中國企業(yè)家 梁宵 編輯|徐曇 共2頁 上一頁 [1] [2] 董明珠王健林聯(lián)手造車:她是因為夢想那他呢? 董明珠談入股銀隆:愿個人支持 能讓霧霾天少一半 董明珠拉王健林投資珠海銀隆 王健林:基于對董總信任 萬達30年來首次投資實體制造業(yè) 王健林:信任董明珠的眼光 中集集團與董明珠等增資入股珠海銀隆 搜索更多: 董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