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好手”況錦文再一次扮演了“救火隊員”的角色。5月底,僅僅在長安鈴木營銷副總經(jīng)理位置上坐了半年的況錦文,接替蔡勇出任長安鈴木常務(wù)副總經(jīng)理一職。在此之前的近十年間,其先后經(jīng)歷了長安汽車集團旗下五個重要崗位。其中,最出彩的當屬長安馬自達在其治下連續(xù)16個月終端銷量的提升。
然而,這一次,“救火隊員”況錦文恐難以治愈向生而死的長安鈴木了。
就在況錦文履新后一周,此前因燃效測試違規(guī)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不會考慮辭職的鈴木會長兼CEO鈴木修,突然宣布辭職。盡管業(yè)界對鈴木修此舉深感不解,但普遍預(yù)測,鈴木將就此進入發(fā)展的不確定期。
今年已85歲高齡的鈴木修,在其掌管鈴木的38年中,已為鈴木深深打上了屬于自己的獨特烙印。出生于1930年的鈴木修迎娶了鈴木公司創(chuàng)始人的孫女,并在進入鈴木20年后的1978年,出任鈴木第四任總裁。在隨后38年間,鈴木由一家以紡織機械起家的公司,變成一個全球化的微型車制造企業(yè)。
“圓臉盤、彎彎的白眉毛,配上一對看上去總是笑瞇瞇的小眼睛,鈴木修的長相的確酷似一尊佛爺”——有媒體曾這樣描述鈴木修。然而,這尊笑意濃濃的“佛爺”卻有著極強的個性。最典型的兩個例子,均來自與全球汽車巨頭間的縱橫捭闔。
上世紀80年代初,通用曾經(jīng)持股鈴木20%,但縱使當時的世界第一車企也難以將鈴木玩弄于股掌。2006年3月,鈴木用超過20億美元的代價從通用手中回購17%的股票。20億美元,在當時已是鈴木兩年利潤的總和。
3年后的2009年,鈴木與大眾結(jié)成聯(lián)盟,大眾以約25億美元購買了鈴木19.9%的股份,鈴木則持有大眾1.5%的股份。這原本是一雙贏的合作——大眾從鈴木獲得微型車技術(shù),并在鈴木的幫助下拓展印度市場;鈴木則可從大眾獲得柴油發(fā)動機及清潔能源技術(shù)。然而這樁生意卻最終因鈴木單方面擔心“淪為大眾旗下第13個品牌”而破裂。以至于在數(shù)年后,曾參與過與鈴木合作談判的大眾集團現(xiàn)任CEO穆倫在談起那段往事時,仍特意強調(diào)“決不是把我們的意愿強加給我們的合作對象……而是希望各取所長實現(xiàn)共贏”。
倔犟而敏感,成為鈴木的企業(yè)個性,這一點在中國市場同樣如是。
早在1993年,鈴木便與長安成立了49∶51股比的合資公司。彼時,中國市場上的合資車企鳳毛麟角,而長安鈴木也憑借自己最為擅長的小型車領(lǐng)域,在先后推出奧拓、羚羊和雨燕等經(jīng)濟型轎車后在中國市場占有了一席之地。
然而,在隨后的日子里,長安鈴木的市場表現(xiàn)卻與中國車市強勁的增長曲線背道而馳。自2011年3月長安鈴木單月銷量達到2.3萬輛的最高點后(2011年全年銷量也是其歷史最高點),單月銷量便一直處于震蕩下行的通道中。其間,長安鈴木也曾在企業(yè)治理架構(gòu)(2014年7月,鈴木增持長安鈴木1%股份,達成中日雙方對等股比)、人事安排及產(chǎn)品投放(奧拓、雨燕等換代,維特拉國產(chǎn)等)等層面做出種種努力,但市場表現(xiàn)依然低迷。
2015年,長安鈴木全年累計銷量120175輛,較2014年的165268輛下跌超過27%,更較2011年的22萬輛幾近腰斬。及至今年5月,長安鈴木依然難有起色,1-5月銷量58937輛,同比下滑16.5%。其中,除剛剛上市半年的SUV車型維特拉及同比增長27.8%的啟悅外,包括新奧拓、鋒馭、雨燕、天語等4款車型均收獲了同比36.6%至66.1%不等的負增長。
車型推出遲緩是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因素。以當下火熱的SUV市場為例,曾在海外市場有不錯口碑的維特拉遲遲不國產(chǎn);率先國產(chǎn)的另一款SUV車型鋒馭卻定位尷尬。
事實上,如果單純把板子打在鈴木車型引進的動作遲緩上也有些偏頗,對鈴木來說,其幾乎已向中國市場掏空了口袋。倘若長安鈴木再引進新車型,恐怕也只有小型MPV Ertiga了。然而,這同樣是一個小眾的市場,并且將直面包括五菱在內(nèi)的自主品牌的競爭。
在談及長安鈴木4年間四易中方一把手時,全國乘聯(lián)會秘書長崔東樹曾直言,鈴木日方側(cè)重主打小型車和A級車,A級車以上品種幾乎沒有,難以滿足主流消費群體的需求。“再加上日方的僵化思維、中日合資雙方矛盾不少,注定被邊緣化。這是理念的差距,光靠換人解決不了問題。”
至于在更上一層的戰(zhàn)略層面,中國市場同樣有被鈴木邊緣化的趨勢。在5月10日公布的鈴木2015財年的報告中,“主力市場”印度被特意提及——在2015財年,印度銷量同比增長11.5%,達到130.5萬輛,幾近鈴木全球銷量的一半。
把最好的資源向最重要的市場傾斜,這對全年銷量尚不及印度銷量零頭的中國市場來說,絕對算不上一個好消息。不過,這一切均有因果。況錦文救不了在中國市場向生而死的長安鈴木。
■華夏時報 寇建東
長安鈴木銷量持續(xù)大幅下滑 維特拉上市難成救世主
長安鈴木銷售連續(xù)下滑 押寶SUV難成翻身砝碼
長安鈴木自動擋車熄火頻發(fā) 企業(yè)回應(yīng)稱僅是個案
長安鈴木新奧拓行駛中熄火遭多名車主投訴
長安鈴木鹽城龍杰4s店:店大欺客 強制消費者購買車險
搜索更多: 長安鈴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