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2月3日起,上千名天興集團的退休職工開始了漫長的維權之路,期間,部分員工遭到了圍攻并被打傷,但直到今天,退休職工的訴求仍未得到滿足。近日,10多名員工代表將收集相關維權資料,繼續(xù)與相關政府部門交談,希望政府能出面幫他們解決問題。
一位退休員工稱,在天興儀表2001年和2009年的兩次國有股轉讓中,導致國有資產流失逾10億元,且職工也遭受重大損失。目前員工的訴求是討回加班工資和超額計件工資等超額勞動報酬,以及按照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fā)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算下來人均應該有10萬塊左右。”
千名退休職工維權 欲討回10萬賠償
天興儀表在其4月初公布的2012年年報中稱,報告期內,公司完成了國有企業(yè)職工身份置換等一系列改制工作,妥善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徹底解除了制約企業(yè)發(fā)展的體制性障礙,為公司后續(xù)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然而,事實卻是,從去年12月起,上千名天興退休職工為了自己的權益,已苦苦維權了4個多月,但直至今天,事情依然未得以妥善解決。
天興集團是天興儀表的控股股東,原是中國兵器裝備集團(現為中國南方工業(yè)集團)1966年投資興建的全資子公司,1997年資產剝離,天興儀表于同年4月上市。
天興集團的改制始于2001年,止于2009年10月。2001年,天興集團和成都通德的子公司深圳品牌投資公司、西藏海特實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成都通德藥業(yè)有限公司進行增資擴股,成都通德增資0.43億元,占改制后企業(yè)60%股權。2009年10月,天興集團再向成都通德轉讓了其余40%股權,轉讓價格為兩億元。
天興集團一位退休職工告訴網易財經,天興的國有股改制發(fā)生較早,之所以現在才反映出來,是因為資產評估、增資金額和股權比例等重要信息一直未向職工公布,黨委書記鞏新中稱,許多事情就連公司領導層都是事后才知道的,重要的改制工作都是由兵裝集團領導親自閉門操作。
該退休職工表示,由于天興改制違反政策,侵害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并拒絕職工的合理訴求,引發(fā)了自2012年12月3日以來的上千職工的維權,“但在維權的過程中,天興集團不但不按政策解決,反而組織人員打傷職工,一位近70歲的退休男職工和一位60多歲的女職工遭到了圍攻。”
據了解,退休職工的核心訴求是希望能依勞動法按年份進行經濟補償,同時,天興集團以籌集自籌資金為由,長期拒不支付職工的加班工資和超額計件工資等超額勞動報酬,累計八年,人均高達3萬余元,“兩者算下來,人均應該有10萬塊左右的賠償。”
不過,根據天興儀表第八屆三次職工代表大會通過的《職工安置方案》,“職工安置范圍及工齡截止時間為本次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40%股權轉讓協議簽字生效之日,即2009年10月20日天興公司的在冊職工。2009年10月20日前已退休人員已按國家相關政策進入了社會統(tǒng)籌管理,不在《職工安置方案》確定的安置范圍內,不能享受經濟補償。”
天興儀表3月份在深交所互動平臺上也表示,公司控股股東天興集團國有股轉讓只涉及在冊職工身份轉換,部分退休人員要求獲得補償金不符合國家政策。
天興集團現任董事長李道友則向網易財經表示,對于職工的訴求,如果是符合規(guī)定的,都會給予補償,“但對于那些退休員工,公司已經和他們說得很清楚了,他們不符合補償標準。”
對此,上述職工反駁稱,改制是從2001年開始的,2001年改制后對職工進行下崗分流、重新上崗、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很多職工與公司在勞動合同期未滿的情況下重新簽訂了兩年期短期勞動合同,與天興公司建立了市場化勞動關系,改變了原有與國企之間的終身勞動合同關系,既然這樣,為什么補償要從2009年10月20日算起?
據悉,目前10多名員工代表已整理了相關維權資料,并將與相關政府部門進行交談。
退休職工稱改制致國有資產流失逾10億
而這次天興退休職工的維權,也牽出了天興國有資產被賤賣的問題。
截至2001年11月底,天興集團擁有天興儀表1.071億股,按照深交所當月13元/股左右的收盤價計算,加上土地200多畝和其它輔業(yè)資產,天興集團所擁有的天興儀表股份的價值應該超過13億元。
但據知情人士透露,2001年改制時確認的天興集團凈資產只有2862.41萬元,成都通德僅增資4300萬元就擁有了這家國企60%的控股權。
對于上述數據的真實性,網易財經多次試圖與天興儀表聯系,但其電話一直處在無人接聽狀態(tài)。
在以很小的代價控制天興儀表后,2009年,中國南方工業(yè)集團再度提出轉讓天興集團40%股權,“通德系”旗下的深圳市瑞安達實業(yè)有限公司以2億元的價格受讓40%的天興集團股權,加上通德藥業(yè)、品牌投資手中的股份,“通德系”以2.43億元的代價即成為上市公司天興儀表的實際控制人。
2013年3月11日,天興集團財務總監(jiān)向退休職工介紹稱,2001年改制時天興集團所持有的1.071億股天興儀表股票,其資產是按天興儀表凈資產總額計算的;而天興集團黨委書記鞏新中則指出,“當時天興儀表已資不抵債”。
不過,即便是按每股凈資產計算,天興儀表2001年的每股凈資產為1.053元,1.071億股股份的價值也應該遠高于2862.41萬元。
天興退休員工質疑稱,2001年11月底天興儀表的股價是13元左右,2009年9月18日(即產權轉讓前一交易日)天興儀表的股價是12.00元,而除股票以外的其他資產并無大的增減,“但01年的0.29億元卻遠低于09年的兩億元,這該作何解釋?”
并且,天興退休員工認為,即便是2009年兩億元的轉讓價格也是被賤賣的,因為當時僅其股票市值(9034萬股×40%×12.00元/股)就達4.34億元,還沒有考慮200多畝的土地已大幅升值和其它輔業(yè)資產的情況。
也就是說,天興儀表的國有資產前后可能被賤賣了超過10億元,而這些資產,可能都已落入了“通德系”的實際控制人吳進良囊中。
吳進良被指空手套白狼掏空公司
吳進良為何許人也?與其他一些叱咤風云的資本大鱷一樣,吳進良也有著耀眼的學歷背景——西南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當年曾留任該大學執(zhí)教,在兼并收購領域造詣頗深,并發(fā)表過多篇探討我國企業(yè)并購現狀的論文。而“通德系”與其他資本最具區(qū)別的地方在于,其核心成員文武等人均有西南財大會計學院等高校執(zhí)教經歷。
事實上,在收購長治鋼鐵(集團)時,吳進良就被指利用手中錯綜的資本網絡巧施財技,低價獲得長冶鋼鐵股權,手法是通過收購迅速掌握管理層,并把股權質押換回貸款來充當現金流,隨后迅速抽離資本金。
據天興員工介紹,天興集團和吳進良控制的成都通德早有勾結,早在改制之前天興集團證券部長武承輝就已暗中受聘兼職于通德擔任副總,獲取不正當高薪收入;時任天興董事長的余伯強也曾在改制前就將內幕消息告知其妻張俊蘭,讓其大量買進“天興儀表”從中獲利。
因賤賣國資有恩于成都通德,成都通德投桃報李,高新聘請余伯強、武承輝、黃培榮等人擔任高管,至今他們仍在通德,余伯強現任成都通德常務副總裁。
2001年改制前,曾有一家上海光伏集團準備以兩億元資金及其配套產品來和天興公司增資擴股,以取得集團50%的控股權。據當時一位副總所掌握的情況,當時的合作被一致看好,但吳進良已得知雙方洽談的消息,并趕到洽談會會場打斷了洽談,后請與會的余伯強等人吃飯密談。此后,天興中斷了與上海光伏集團的合作,并最終選擇了出資少的成都通德為合作伙伴。
據當時一位中層透露,在非法進入天興儀表后,吳進良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將天興儀表的廠房和天興集團的土地分別抵押貸款了7000萬元和5000萬元,為其虛假增資后的資金騰挪和資金抽離創(chuàng)造了足夠的空間。
并且,“通德系”一直沒有停止類似的資本游戲,天興儀表被收購后,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關聯交易
大幅增加。僅2012年,天興儀表與天興集團及其子公司、西林鋼鐵子公司的關聯交易高達1.76億元,并且都是日常的采購原材料及銷售活動。
網易財經未能聯系上吳進良對這些事情予以置評。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天興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