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農業(yè)與農村發(fā)展學院苗藝源博士建議,為滿足消費者愈發(fā)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保健食品企業(yè)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產品研發(fā)方面,企業(yè)應針對不同人群和特定需求開發(fā)新產品,減少市場上的同質化現象;在營銷策略上,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進行精準營銷和個性化推薦,以提高營銷效率和消費者滿意度;最后,要加強品牌建設,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通過品牌故事和文化深化與消費者的情感紐帶。”
消除認知誤區(qū),打造理想“第四餐”
在保健食品市場蓬勃發(fā)展的同時,消費者認知誤區(qū)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不容小覷,苗藝源表示:“許多消費者在追求營養(yǎng)補充時盲目追求熱門產品或聽信他人推薦,不考慮自身實際需求;更有甚者,認為保健食品可以代替藥物治療疾;此外,還存在‘多多益善’的錯誤觀念,導致營養(yǎng)素攝入過量,反而不利于健康。”呂昊軒也強調,保健食品不是藥品。很多消費者在健康出現問題后才想到服用保健食品,希望立竿見影,但保健食品的作用在于長期維護健康,有明顯健康問題時應及時就醫(yī)。
對于理想的“第四餐”,苗藝源認為應是集科學配方、安全有效、易于吸收及個性化設計于一體的營養(yǎng)補充品。“在平衡保健食品與日常飲食的關系上,我們需秉持合理搭配的原則,將保健食品視為日常膳食的有益補充而非替代;適量攝入,遵循產品指引與個人需求,避免營養(yǎng)過剩;更要依據自身健康狀況與需求明智挑選,遠離盲目跟風。”
呂昊軒則指出,除了產品種類、功能、形態(tài)的推陳出新,“第四餐”市場最大的創(chuàng)新機會還是在產品與服務的結合上。“我認為理想的‘第四餐’產品應該是通過個性化的‘健康管家’來提供針對性的健康管理方案,把消費者的日常飲食和第四餐統籌管理。在技術層面上,可以利用AI技術和可穿戴智能設備對每個人的健康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從而更好地提供個性化方案。”
來源:中國經濟網 記者 鞠然 共2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