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紅商網(wǎng) >> 新消費頻道 >> 正文
沉浸式旅游帶來消費新體驗

  劇目共同構成一部總時長近700分鐘的話劇,時代背景貫穿古今。有展現(xiàn)唐代文化的“坤臺”;有燈光為筆、夯土墻為卷的“清明上河圖”;有講述中原大地歷史的行進式演藝“李家村劇場”和“火車站劇場”;有回憶上世紀90年代校園歲月的“紅廟學校”……

  與別處不同的是,表演過程中,演員會和觀眾對話、互動,一起“親歷劇目”?倢а萃醭备枵f:“傳統(tǒng)劇場,舞臺布景相對簡單,觀眾被動地觀看,靠想象還原故事場景。而在這里,觀眾一旦進入劇場,就沒有了此時此刻,而是進入了劇目展現(xiàn)的彼時彼刻。”

  不僅是劇目,整座主題公園都是沉浸式體驗空間。入口近百畝平整開闊的土地上,冬小麥正露出青芽,隨著四季輪換,這里見證著高粱的赤紅火熱,也守望著麥田的一片金黃。飲品店里,整齊擺放的飲料瓶,或為汝瓷、鈞瓷等工藝,或由黃土燒制,融入河南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農(nóng)耕文化元素。“無論是園區(qū)活動還是商業(yè)業(yè)態(tài),我們堅持必須與整座主題公園的文化氛圍、理念相融合,絕不能破壞顧客的沉浸式體驗。”營銷中心負責人畢超說。

  據(jù)介紹,元旦假期,“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延長營業(yè)時間、增加劇目場次,并增加打鐵花表演、非遺體驗、跨年版彩蛋小劇場等體驗項目,接待游客2.5萬人次。2023年,景區(qū)接待觀劇人次超1200萬,其中超七成游客來自省外。

  沉浸式展覽——

  科技賦能,跨越時空

  兩岸街巷人頭攢動,耳邊不時傳來商販吆喝聲……站在江蘇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復原的沙飛船船頭,抬眼望去,360度環(huán)幕上呈現(xiàn)著古時繁忙的大運河景象,可謂“船在河中走,人在畫中游”。

  這是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運河上的舟楫”多媒體互動體驗展項目,以實體結合數(shù)字多媒體虛擬體驗的方式,通過全域投影實時渲染、增強現(xiàn)實技術(AR)、5G直播等高科技復合型手段,講述大運河舟楫的類型、演變等知識與故事。

  這個假期,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預約頗多,沉浸式展覽尤其受到游客青睞。“第一次這樣參觀,全景式感受到大運河的燦爛文化。”來自四川的李女士是博物館游愛好者,不同于以往看文物、讀介紹的參觀體驗讓她感到新奇。

  古風燈籠、氛圍紗幔,在名動淮揚的老字號謝馥春香粉鋪,輕涂脂粉;在古戲臺前駐足片刻,聽揚州清曲、賞木偶表演;和身著錦衣胡服的店員互動,深入“鹽運宣典”的故事……元旦假期,全新升級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3號館“應運而生——大運河街肆印象”展廳受到游客青睞。

  展陳在時間上由隋至清,空間上覆蓋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運河河段,還原了沿岸店鋪、作坊、錢莊。相較于此前扁平式的場館布設,升級后的展廳將古代街肆場景與現(xiàn)代沉浸式服務創(chuàng)新融合,既是文博空間,又是消費場景,創(chuàng)造跨越時空的互動式體驗。

  “2023年全年觀眾量達到420萬人次,日均觀眾量達到1.8萬人的最高限流量,其中95%的游覽者來自省外。”博物館展覽展示部負責人徐小虎說,游客們在博物館游覽的平均時長超過3小時,過去周邊省市游客來揚州游玩大多當天往返,如今不少游客會選擇停留一晚,進而產(chǎn)生住宿、餐飲、購物等消費,促進旅游產(chǎn)業(yè)附加值提高。

  來源:人民日報

2頁 上一頁  [1] [2] 

    東治書院2024級易學文士班(第二屆)報名者必讀
    『獨賈參考』:獨特視角,洞悉商業(yè)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雜花土蜂蜜,愛家人,送親友,助養(yǎng)生
    關注『書仙笙』:結茅深山讀仙經(jīng),擅闖人間迷煙火。
    研究報告、榜單收錄、高管收錄、品牌收錄、企業(yè)通稿、行業(yè)會務
    ★★★你有買點,我有流量,勢必點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備13037369號-2 紅商網(wǎng)REDSH.com 版權所有